“封妻廕子與連坐問罪本就是一體,愛妃怎能厚此薄彼?”聖隆帝坐在閔棠床前,照舊拉著她的手,放在掌心上把玩。
封妻廕子和連坐是一體,還不能厚此薄彼,她還是頭一回聽到這樣的言論。這話也就聖隆帝能坦然說出來。
“臣妾目光短淺,不比聖上。臣妾就關心眼前的事,還望聖上為臣妾解惑。”
“顧知領禁軍私闖安王府,即便找到了安王犯罪證據,功依然不抵過。朕念他一片忠心,多年來勤勤懇懇,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這就是幹了活還要遭批的典型。若她是顧知,才不要與聖隆帝辦事。辦好了,要挨罰,辦差了沒能力也要挨罰。這又是何必呢?
千日咳一事,安王承認了毒是他下的,那麼文秀與毒碳一事呢?
62。婚嫁
顧知挨罰,也徹底堵了那些言官的嘴。當時參與查抄安王府的人眾多; 難保事情不會洩露出去; 閔棠雖然埋汰聖隆帝; 卻也知道; 這是最好的處置方法。罰俸一年,算不痛不癢的懲罰了。春花經營有道,將她的嫁妝打理得十分好,當初春花出嫁; 閔棠給她的東西都是能作實用的; 如今春花在京城裡開了三家鋪子,顧知即便一輩子拿不到俸祿,也不會影響家中生活。當然; 若夫妻二人真的過不下去了,閔棠自然要接濟一二。她並不希望有這一天。
安王認罪; 聖隆帝暫時將安王關押在天牢中; 等候三堂會審。最終安王哪怕能逃過死罪,活罪也難逃。果真; 在安王的罪名定下來以後,安王拿出來了先帝的遺旨:聖隆帝不得對安王動手; 否則就是大不孝。三司無人敢讓聖隆帝背上不尊先帝遺旨; 不敬先父的不孝名聲。安王是不用死了; 但是他一家被聖隆帝從玉碟除名; 貶為庶民; 去皇陵外給先帝守陵; 無召不得離開。
端敏郡主原先的婚事,自然作罷,還是聖隆帝親自下旨為端敏與未婚夫解除婚約的。隨後,聖隆帝又給端敏的未婚夫賜了一名據說命格極硬的女子做妻子。閔棠猜測,聖隆帝這麼做,就是明白地告訴對方,你既然眼瞎,要與安王做親家,朕就送你一門更好的親事。
至於端敏這個不討他喜歡的侄女,聖隆帝可不會管。正如聖隆帝與閔棠說的,封妻廕子與連坐是一體的,端敏既然曾享受了身為安王之女帶來的榮耀,那麼也要承擔相應的罪責。
這些自是後話,閔棠如今在意的還是文秀與毒碳。安王既然認罪,文秀若真是他的人,他沒有必要否認。可文秀並不是他的人,又是誰的人?
皇后?
閔棠真不願將這件事往她身上推。正如聖隆帝信任皇后不會做出這種事,閔棠也認為皇后沒有理由會做對她沒有好處的事。可文秀是皇后信任的,此番招供,親口指認皇后乃是毒碳事件的主謀。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閔棠心中疑惑,卻不敢像之前開口問顧知的事一樣問聖隆帝。聖隆帝心思多變,誰也不知道他會怎麼想。閔棠是受害人不假,可她要主動提及皇后,難保聖隆帝不會認為她的心思不純,想要取而代之。認定她中毒一事乃自導自演,她就冤大了。這樣的事,她做過一次,並且成功了,閔棠就沒想過再來一次。任何一場謀劃都不可能是天衣無縫的。這些年聖隆帝對她的關注分外嚴,閔棠就是想做一件事,也很難有大的動作。
與其迎著危險冒進,不若沉下心來等候。左右這件事聖隆帝已經插手,應當不會半途而廢。
一念之間,閔棠的腦子裡滑過這許多念頭,只是全壓在心中,不曾表現出來。
“顧知家中還有三個孩子,被罰俸一年,只怕日子不好過。臣妾想讓秋月過些日子去宮外探望春花和孩子們,聖上意下如何。”
“小事而已,愛妃喜歡就好。”顧知的罪可大可小,他要不想治顧知的罪,誰也別想多說一句。罰俸不過是為了以後讓耳朵清淨些,免得將來那些言官抓住了這件事叨叨個不停,讓人心煩。顧知,他還是滿意的。他不爽安王很多年了。要不是礙著先帝,他早就將安王的爵位擼了。這一回,能正大光明地將安王貶為庶人,打發安王一家子去給先帝守陵,也算全了先帝與安王的父子情。要不是顧知當機立斷抄了安王府,沒有後來的那些證據,根本定不了安王的罪。試想如讓安王回去將罪證處理了,真是後患無窮。沒想到顧知看著一本正經,不苟言笑,詐安王時,隨口胡謅出一個米仙兒,就連他都給虎了過去。倘使不是顧知親口說,假冒張慧雲的那名女子的身份至今不明,他還不知道那不過是顧知試探安王的話。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