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2 / 4)

小說:一八六一 作者:老是不進球

兩千,北京三千,其餘佔領京畿附近要地的有兩千餘人,東部永平府重鎮亦不過一千餘人。而南方大本營正在調集的一萬多援軍,正由海路趕來,北上地陸路明軍據北京也尚且一段距離。

清廷雖逃,北京雖陷,但清廷的殘餘抵抗力量尚不容忽視,吳宗敏以一萬多人的兵力,控制京畿附近的廣大土地,顯得稍有吃力。

但根據曾紀澤的指示,吳宗敏不得不湊集了一千多人馬,星夜由永平府出發,直奔重鎮山海關而去。

山海關北枕疊嶂。南襟大海。位於從東北進入華北地陸路咽喉之地。即使在熱武器開始廣泛應用地現在。僅想以槍炮之利攻克山海關天險也十分不易。可以說。能否迅速奪下山海關。對曾紀澤地下一步兵出關外。統一中國地大業是十分重要地。

次日午後。吳宗敏地人馬趕到了山海關下。他遂令各營修築工事。以為進攻做準備。而自己則登上關外一座小山。臨高觀察敵情。

山海關城池周長約為裡。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4米。厚7米。分城有四座城門。是一座防禦體系非常完整地城關。其以威武雄壯地主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等周圍防禦堡壘。

一眼望去。整座關城與大海交匯。碧海金沙。天開海嶽。氣勢磅礴。何等地壯闊。

“天下第一關。果然是名不虛傳!”吳宗敏不禁發出了慨嘆。他回頭向張孝祖問道:“崇先。你不是秀才出身嗎。可知道這山海關地來歷嗎?”

說到史事。可算對了張孝祖地胃口。他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

“傳說六百年前,朱元璋做了前明地開國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帥徐達和軍師劉伯溫到北京以北過塞之地圍城設防,命他們兩年之內,必須完成。

徐達二人領了旨,即日起程趕到了邊塞。這天二人騎馬登高遠望,尋找築城之地。要說徐達,他只會交兵征戰,衝鋒陷城,圍城設防他可不如劉伯溫,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問那可大了。徐達在高處一看,連說‘好地方,好戰場!’劉伯溫卻一言不響。”

眾人聽得津津有問,張孝祖便更來了興致,“後來劉伯溫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元帥,你看,北邊燕山連綿,南邊海漫天,在此築起雄關,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徐達素知軍師謀略高,就問:‘你想修個什麼樣的?’劉伯溫就說:‘這座城要比別的地方的城都要高大,要城連城、城套城、樓對樓、樓望樓,築一座鐵壁金城。’徐達連連叫好,當日回營,二人連夜畫圖,立刻動工,整整幹了一年零八個月才築城雄關。”

“二人回京覆命,明太祖為問

命名?’徐達一聽就愣了,心說當時降旨,只叫築》+名!他這人心直,正要說時,劉伯溫搶先道:‘臣等未敢妄動。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萬歲聖明,請恩示吧。’明太祖一聽,把手一擺,說:‘好,那就叫山海關吧!’這山海關之名,就是這麼來的。”

眾人一副小學生受教育的表情,聽張孝祖說完,紛紛贊他有文化,有知識。

“那裡地形頗為不同,是否也有什麼典故?”吳宗敏馬鞭遙指。

張孝祖道:“那裡叫一片石城,當年李自成、吳三桂便曾在此大戰,本來吳三桂已陷入敗潰之勢,但清兵突然從山海關殺出,李自成才兵敗而逃。清軍藉此一戰,才得以進入北京。”

吳宗敏臉色微微一變,顯然是張孝祖賣弄才學,提到了這晦氣之事,吳宗敏聽之有所忌諱。

參謀長林海忙道:“當年李自成是佔據了絕對地上風,若非吳三桂賣國求營,勾結了清軍,趁著兩軍鏖戰之時,清軍突然殺出,憑著出奇不意才大敗李自成而已。若是李自成不那麼託大,清軍斷無取勝之機。”

“對啊,清軍能得以入關,完全是那個賣國賊吳三桂做下的好事,姓吳地真是千古罪人。”張孝祖說話又沒怎麼經過腦袋,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眾人不由又為張孝祖捏了一把汗,暗罵他口無遮攔,明知師長與吳三桂同姓,還左一個“姓吳的”,又一個“姓吳地”。

然而,就在吳敏宗要開口,結束這場對歷史的討論之時,對面地山海關形勢,突然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變化。

關城東面突然炮聲隆隆,城頭的清軍對正在修築工事的一個連明軍發起了炮擊。明軍原以為清軍武器落後,關城上無非是一些陳舊笨重的萬斤銅炮,故明軍便把作戰工事都修在了離關城較近之地。

但令人吃驚的是,清軍在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