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2 / 4)

那就是二戰德國著名“s”雷,反步兵跳雷,又稱“攔腰雷”的中國版。這種地雷一旦被人踩中,其下部的火藥先引爆,將地雷彈到腰間的高度再爆炸。

今天的紅軍的工業能力,無法象德國人那般製造如此精密的地雷。這種跳雷跳起後的爆炸高度無法精確控制。但質量不夠,數量來補。依林漢的意見,這種土法制造的跳雷,同樣是儘可能地選擇陶器為材料,受制於材料影響,爆炸時打擊距離少了很多。但踩中的步兵絕對不會有好下場。那些沾染了糞便的瓷片打在步兵身上,哪怕只是擦破點皮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

和地雷相比,保證打中軀幹就可以見上帝的13毫米狙擊槍反而不算什麼了。

受到無處不在地雷的干擾,英國雖然派出一萬餘人上島,活動的區域卻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在夜襲反擊時誤入地雷陣,損失了百餘人之後,現在島上的英軍的每一步行動都變得小心翼翼。清剿島島上的游擊隊的任務也變得遙遙無期。

睡覺有波2在晚上幫忙“查鋪”,走路則到處都是地雷,上島的英軍,在六天時間裡,享受到的另一種招待就是冷炮。

上島的英軍,仗著軍隊數量上的壓制性優勢,上島後幾天內在島上控制了一片長約六公里,寬約五公里的所謂的“絕對控制區”。他們不是不想將區域控制得更大,而是舟山島上到處是丘陵,再擴大的話就要鑽進山溝裡和本就是打慣了山地遊擊的紅軍玩抓迷藏了。在充滿地雷和冷槍的情況下,英國那些鬥志不高的殖民地部隊,根本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至少短時間內不行。

紅軍山地步兵的夜間襲擾,靠著加強戒備,增加暗哨等一系列手段,還是有辦法應付。但是面對架在遠處,在夜裡打過來的炮彈,英軍這就毫無辦法了。

舟山島上留守打游擊的紅軍,除了使用和英國人相同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外,還裝備了和他們同種款式的81毫米迫擊炮——這些迫擊炮是從前英國人賣給炮黨的。夜間偷襲時,紅軍也不貪功,遠遠地打上兩發炮彈就走人。

迫擊炮射程有限,一次性發射炮彈少,威脅倒是不大,真正讓英國人頭痛的,是一種不需要發射裝置的武器——107毫米的火箭炮。

ak47步槍,rpg火箭筒,以及中國產的107毫米火箭炮,這在後世被網友戲稱為游擊戰三大神器:

這個時代的ak47和rpg火箭筒,雖然現在的德國已經秘密弄出來了,但出於保密的因素,倒是沒有出現在的中國,但107毫米的火箭彈,卻已提前在中國戰場試用。

後世林漢在看軍視節目時,就曾看過專欄裡對107毫米火箭彈的介紹說法,對其印象深刻。

107毫米火箭炮之所以被稱為游擊戰三大神器。其中之一就是其重量極輕,攜帶方便,使用一些特製的“土法”時,甚至不需要發射架就可以發射,而這是最重要的。

英國人在登島後的第三天,就開始享受到107毫米火箭炮的招待。

二戰前,德國由於《凡爾賽條約》。被禁止進行大炮的研製——這也是歷史上為何二戰時德國的火炮製造設計這麼糟糕的原因,從前拉下的功課太多了。這時他們只能透過研究火箭炮來規避《凡爾賽條約》。而同一時間。蘇聯也進行著火箭炮的研究,雙方後來共享彼此的研究成果(此為史實),蘇聯人後來開發出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而德國人則開發出210毫米的大口徑火箭炮。

而這個位面,林漢對火箭炮的研究,最大的貢獻就是提供了適合“遊擊”襲擾作戰的“設計理念”。

後世中國產的著名的107毫米火箭炮,工藝上談不上任何先進,二戰前的技術就可以製造。真正被稱為神器的是他的設計思路和由此產生的使用戰術。

107毫米口徑,是考慮到人體工程學的因素。是適合步兵背行的最佳口徑,重量適中,威力強大。用於襲擾作戰時,一名士兵扛著一發就可以隨軍行動。

炮架便宜,甚至不需要炮架也能用土法發射,這一點在襲擾戰中更為重要。

通常夜襲的時候,紅軍的夜襲部隊一次性出動約一個班。帶上數發107毫米的火箭彈。滲透部隊在夜裡接近英軍駐地數百米後,只要拿把鐵鍬或工兵鏟,找個好的發射地點,用鐵鍬或工兵鏟壘個土堆,用泥土修個發射臺,將火箭彈放上去。簡單地對準目標,然後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後面的引線,而後火箭彈就會象穿天猴一樣地射出去。

這種沒有藉助發射架發射的火箭彈射程一般只有六七百米,攻擊的目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