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掩護本方的轟炸機和攻擊機,或者在巡邏中追殺入侵本方陣地的偷襲者。空戰的形式,也由“生死決鬥”變成了刺客與護衛的較量。
溫克少校此番出擊,執行的任務是為四架布里斯托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名字好長,以後就叫布倫海姆轟炸機好了)護航,該轟炸機群將執行轟炸共和軍科爾多瓦市的任務。
在西班牙,無論是共和軍方面還是弗朗哥國民軍方面,雙方空軍的規模都不大,飛機保有量都在兩百到三百間波動,每天能出擊飛機架次通常也就在百架以內,出擊時也多愛用小編隊出擊,主要原因是雙方飛行員的數量都不夠充足。上個月空戰中,共和軍方面一個月內損失了上百架飛機,就已是很重的損失了。而弗朗哥國民軍方面,若不是有皇家空軍和義大利空軍在背後支援,其空軍飛行員也早就耗盡,事實上雙方的空軍現在都靠外藉飛行員充當主力,如果英意蘇德四國的“志願飛行員”全部撤離,交戰雙方的空軍都會變成名副其實的“空”軍。
在中國的戰場慘敗後,皇家空軍需要一個好的“戰場”來恢復自信和士氣,西班牙內戰對他們來說無疑就是一個極好且省錢的練兵場。
科爾多瓦市位西班牙中南部,內戰暴發時,弗朗哥國民軍曾短暫地控制該市,而後隨著大批在中國擁有實戰經驗的國際縱隊的加入,弗郎哥的國民軍被打了出去。到了今年一月,國民軍在英國人的支援下再度捲土重來。
清晨八點整,溫克少校所在的小機群出現在科爾多瓦上空。
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是一款高速輕型轟炸機,最大時速超過四百五十公里。1935~1936年的中國戰爭,對世界航空發展的“錯誤”影響之一就是“快速轟炸機”理念得到了證實。在1936年的對日戰爭中,中蘇空軍中的DO17和HE111這兩款高速轟炸機也大出風頭,當時英日雙方的雙翼機在空中根本無法抓住時速遠遠超過四百公里的他們。由此帶來的影響就是各國更加堅信“快速轟炸機”這一設計思路。
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理念,這不過是雙發轟炸機對過時的雙翼機形成的代差而造成“美麗的誤會”。身為穿越者的漢娜和林漢知道這個錯誤,但英國人不知道。
在西班牙戰場上,由於雙方的防空網皆漏洞百出,在這個時代速度非常快的布倫海姆轟炸機暫時還沒有暴露出他們的缺點,參戰至今好評如潮,戰損率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從天上往下望去,科爾多瓦市裡一片殘垣斷壁,這座城市在這三個月裡經歷了交戰雙方的反覆爭奪,早已在戰火中化為一片焦土。城市許多地方還殘留著昨夜惡戰未熄的黑煙,一股一股的黑色煙柱飄向高空,和天上的陰雲連線在一起。
今天是個陰天,溫克少校駕著颶風戰鬥機跟著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在城市上空轉了一圈,看著他們重點轟炸了城市中心裡市政大廳等要害設施,然後還意猶未盡地用機槍掃射地面,他的這支四機編隊並沒有“熱情”地俯衝下去參加這種用機槍掃射地面目標的遊戲。
西班牙內戰打到今天已非常殘酷,交戰雙方都開始比拼刷道德下限。內戰中雙方虐殺對方戰俘的行為早已聞名歐洲,士兵以外的平民也常因為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互相殺害,這讓在干涉中國作戰中“享受”到紅軍“人道主義待遇”的溫克少校非常地反感。溫克少校沒有學轟炸機的作法降低高度掃射地面,倒不是出於騎士精神,而是從中國戰場殘酷的空戰中學到的教訓:戰鬥機的任務是用來空戰的,不要讓戰鬥機去做任何帶有危險的傻事,其中也包括了降低高度掃射地面的蠢事。
溫克少校下令道:“做好自己的事,保持高度,注意警戒。今天的雲層太厚,別飛得太低。”
四機編隊的颶風戰鬥機在城市上空盤旋著,並沒有任何降低高度的意願。
新兵崇尚進攻,而老兵更關心自己不犯錯。科爾多瓦市的防空火力很弱,但身為從最殘酷的空戰戰場活著生還的老兵,他依舊不想冒這種哪怕有百分之一被擊落的風險。
這是正確的決定。
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掃完了子彈,正意猶未盡地準備離開的時候,溫克少校座機左後方的雲層中突然衝出兩架BF109B型戰鬥機,直撲向他的座機編隊。
好在他的機組正處於高空盤旋警戒狀態,那兩架BF109B戰鬥機衝出雲層時,溫克少校本人雖然沒有看到,身在他後方的機組卻發現了突擊的對手。
“三點方向,兩架109朝你衝過來了。”
得到了無線電裡隊友的警告,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