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彼此心懷鬼胎的聯盟是不是真的牢不可破,三家間其實心裡都無數,但三國首腦,這時都不願意重複歷史上的悲劇,彼此間“面帶微笑”,“說話和氣”,但睡覺時,卻互相間都睜著一隻眼睛警惕著。
藉著閱兵儀式,擅長偽裝成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德國人,成功地披上了這張“大虎皮”,直唬得心懷不軌的美國人,不得不無奈止住了對歐洲伸手挑事的想念,他們只能靜靜地等待著世界新變局的出現。
美國人還有耐心等下去,但有的國家,卻已經先等不下去了。
首先忍不住的人,不是看著亞洲殖民地狂流口水的日本人,而是被迫簽下喪權辱國的《英美華盛頓協議》的英國人。
英德停戰至今已有一年,隨著大批被俘英軍戰俘放回,海軍新艦陸續服役,英國本土的安全形勢的“改善”,英國國內的工業生產方向,也漸漸地從戰時生產轉向和平生產。
可是因為《英美華盛頓協議》的緣故,英國被迫向美國全面開放本土和殖民地市場。去年戰爭結束後,損失極其慘重的大英帝國,本身急需往殖民地瘋狂吸血好補充元氣。然後一紙《英美華盛頓協議》,卻好象在他們喉嚨裡強塞了一塊石頭,別提有多難受痛苦了。
看到美國商品大肆在各殖民地氾濫,英國的資本家們在心裡罵孃的同時,更是瘋狂地詛咒著英奸丘吉爾的賣國行徑。在英國政府內部,關閉對外的殖民地市場,廢除《華盛頓協議》的呼聲也是日漸高漲。
第343章可憐的荷蘭人
1941年的最後幾個月,全英國上下都很想廢除“萬惡”的《英美華盛頓協議》。
但是,目前英國人已掉到世界第五的貧弱海軍,哪有能力對抗實力是其數倍的美國海軍。儘管英國上下都對《英美華盛頓協議》恨得咬牙切齒,卻實在沒有勇氣站出來單方面廢除,只能在暗地裡弄些小手段。
而英國人最大的“小手段”就是引日本人進東南亞對抗美國人,在這過程中,倒黴的荷蘭人,就成為擺到桌面上的祭品。
自從日本人派出特使秘密訪問英國,討論關於加里曼丹島的話題後,“開竅”的英國人,就千方百計地想把日本人拖下水,雙方一陣扯皮後,英國人同意在加里曼丹島問題上“保持中立”。
但區區一個加里曼丹島,怎麼可能滿足日本人飢餓的胃口?
若是過去,沒有“大和撫子”這個日本“神明”在背後暗中指點,看到英國人鬆口放出的這塊香餌,短視的日本軍部早就迫不及待地一口咬去,然後由此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至日美衝突。
但是有了李華梅在上層勾通提醒之後,在這個問題上,本是一副飢腸漉漉模樣的日本,突然學會了“耐心等待”。
當時李華梅對日本上層的高官們說:“帝國出手的時機極重要。要學會後發制人,我們等得越久,得到的東西越多。”
三月份英日“勾通”完畢後,英國人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日本人在加里曼丹島動手挑事的“事變”發生。時間一直拖到了十月份,英國人自己再也忍不住了,主動向日本人詢問時,得到的回覆卻是:“美國海軍太強大了,真的強佔加里曼丹島,可能會引發美國人的敏感導致戰爭”。
負責交涉的英國密使,在聽到這個答覆時,當時心裡頓時有一千頭草泥馬跑過。因為到1941年為止,仍然有六萬名日本陸軍賴在馬來半島不肯離開。手伸得太長的日本人,在東南亞早就和美國海軍矛盾重重了。
經過近七個月的發酵,現在的英國政府,已越來越無法忍受無數的美國商品在他們的殖民地裡肆虐。
到1941年十一月九日,隨著勝利號和不撓號兩艘裝甲航母服役,五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接近完工,英國政府也越來越覺得那份喪權辱國的《英美華盛協議》是多麼地刺眼。
但是此時的英國政府,受到德國海軍的威脅,依舊沒有勇氣去挑惹恐怖的“山姆大叔”,他們能玩的,只能是借刀殺人的詭計,就象歷史上的日俄戰爭一般。
英國的政治家們,何嘗沒有看出美日之間的敵意正在不斷地加重。1941年三月日本特使訪英時,英日之間討論過那十艘取消訂購的驅逐的預付款歸還問題。黑心的日本人當然很想以“違約”為名一口吞掉那些預付款,但窮了的英國人極不甘願。雙方討論的結果,就是英國政府出售一批日本人垂涎不止的高新技術,而日本歸還部分的款項。
結果在英國人“默默”等待的數月裡,大量被賣給過美國的技術,也被打包賣給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