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3 / 4)

小說:紅色蘇聯 作者:桃桃逃

器的增強型包線機炮瞄準系統,在座艙前面的平顯上,顯示代表炮彈彈道的十字交叉線以及圍成通道狀的兩條弧線,弧線的曲度隨著戰機的飛行動作而改變,當目標機落於兩弧線之內時,表示目標機與自己在同一平面上,易於進行追擊;當目標機翼展佔滿弧線寬度時,表示已進入射程,此時若十字交叉線在目標機的上方,飛行員只需保持飛機姿態穩定,按下按鈕,炮彈流就會直奔目標。

第七十四章調炮

電子技術的進步,讓航炮的瞄準變得相當簡單了,熱線就能夠搞定一切。但是,老式的戰機,瞄準起來就麻煩了,比如殲教七,使用的就是原始的活動光環瞄準具,代號射瞄7。

這是一種光學瞄準器具,依靠照明燈的光線透過聚光筒,透過遮光片與環板組漏光刻線的重合處,形成稜形光點、環心組成的光環;再透過反射鏡,經陀螺鏡、反射鏡反射到接物鏡上進行放大後投射到瞄準鏡上,飛行員透過瞄準看到瞄準光環與距離數字。

這種裝置,使用起來也是無比繁瑣,飛行員根據敵情通報或者目視接觸判斷出敵方機型,轉動翼展旋鈕,選定翼展刻度,因為要以敵方翼展為基準進行測距;然後再扳動選環杆到活動光環位置;按下穩環按鈕,使光環緊跟本機的運動狀態;轉動測距把手,放大光環;估算抬高角、提前角,將光環置於目標前上方,鬆開穩環按鈕,縮小光環,隨著光環向後下方運動,中心光點徐徐落在目標上。這還只是先期的環節!

在專業的射擊術語中,有著“跟好”、“包好”、“穩好”的說法。將中心光點基本對正並壓在目標的中心或者要害位置上,牢牢跟住目標,測量出目標的線角速度;轉動測距把手縮小光環,讓組成光環的稜形光點內尖包圍目標,根據敵機的投影比掌握包圍的鬆緊,測出目標距離構成綜合修正角。

當這一切都做完了之後,才算是進行了綜合修正,再跟蹤上一秒左右,就可以開火了。

這麼複雜的動作,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哪怕就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在射擊前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這些工作,所以,飛行員們更常見的是利用經驗預估計,同時空中拼刺刀!靠近了再打!經常有打掉了敵人的戰機,結果自己的戰機也因為距離過近而傷痕累累的情況出現。

現在,這個瞄準具,跟安德烈在前世的時候訓練使用的瞄準具類似,安德烈就知道,要是完全地靠這個瞄準具的話,太難了。

因為自己這次打擊的是三倍音速的目標,留給自己的射擊視窗太短了!

其實,米格25已經是比較先進的戰機了,有脈衝多普勒雷達和前視紅外搜尋/跟蹤系統。但是,現有的機務人員,絕對不可能將這些系統關聯起來,比如利用多普勒雷達測距,直接將資料輸出給瞄準具,就可以減少前面的步驟了。

那自己該怎麼辦?看著機務人員忙碌地在自己的戰機的座艙內鑽孔,裝瞄準具,安德烈知道,自己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

怎麼辦?安德烈的腦子在急速地思考著,自己並不是只有劣勢,優勢也是存在的!最大的優勢,就是自己要打擊的目標,不是靈活的戰鬥機,而是幾乎一直飛直線的偵察機!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步驟?就是因為要擊中一架高度機動中的戰機相當困難!二戰中就已經如此了,只有優秀的飛行員,才能夠在不斷的咬尾中獲得攻擊機會,在空戰中,不要有一秒的直線飛行!這是血的教訓!

但是現在,自己要對付的目標是偵察機,當黑鳥飛到三倍音速的時候,幾乎只能直線飛行,即使轉向,也不可能是大過載的轉向!所以,各種資料都可以提前設定!到時候,自己的攔截不能再是迎頭攔截,需要尾追!設定好合理的截擊路線,就可以從容地進行攔截!

得益於來自後世的優勢,安德烈對黑鳥的各種資料,都是瞭如指掌的,黑鳥的翼展17米,機長33米,當開啟加力進行超音速飛行的時候,最快可以到3。35馬赫,雖然最大速度超過自己,但是隻要截擊線合理,自己還是有機會擊落對方的!

不用多,只要擊落了一架,美國人的黑鳥偵察機就徹底老實了!

那麼,自己還需要跟引導人員進行協商,策劃這次的截擊航路問題!

“報告團長,已經改裝完畢,可以進行試炮了。”維克托向安德烈說道。

“好,去外面找個空地,進行試炮!”安德烈說道。

武器不是拿來就能用的,必須要經過除錯,確定瞄準裝置跟武器的配合精度,而現在,只要在地面完成測試就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