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安德烈作為試飛員,對很多蘇聯解密的資料都是感興趣的,其中就包括這款高速戰略偵察機。
這種飛機的尺寸很大,幾乎和圖144尺寸相當,也就是蘇聯的超音速客機,也有叫做協和斯基的說法,諷刺蘇聯人是剽竊了協和飛機的技術,建造了這款超音速客機。
這可是大飛機,最大起飛重量180噸,尺寸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偵察機。同時,這種飛機跟圖144的氣動外形有些相同,也有不同,主要就是機頭並沒有可動部件,不會下垂,同時,換裝了更大的發動機。
畢竟,原型的圖144,就有不錯的超音速能力,在運營中,曾經就以2馬赫的速度長時間飛行,顯示了這種飛機的巨大潛力。
而將這種超音速客機,改成超音速偵察機,還真是一種創意。
“是的。”烏斯季諾夫說道:“這款飛機的試飛,進行得如何了?”
“試飛已經達到了我們預期的要求,不過,這款飛機並不適合量產,它不能應對未來的威脅。”謝爾蓋一邊說,一邊帶著眾人,來到了一旁的一座機庫內,這邊,靜靜地躺著一架大飛機!
外形修長,引擎放置於機身後部下方,高長寬比後略雙******無尾翼設計,這些都是為了超音速飛行做準備的。
外殼閃閃發光,這是一種鈦合金材料的製成品!
關於超音速戰機的使用材料,美國使用鈦合金打造了SR71,而蘇聯使用不鏽鋼打造了米格25。SR71無比嬌貴,使用中廣受詬病,而蘇聯人的米格25,則是被看做了正確選擇材料的典範。
但是,那可是六十年代,當時美國並沒有掌握鈦合金的加工技術,而且,鈦合金的生產,蘇聯才是大戶。
而現在,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蘇聯對鈦合金的使用也是得心應手,甚至可以使用鈦合金做潛艇的外殼,同時,在戰機上,鈦合金的使用量也在不斷增加,比如米格31,就應用了大量的鈦合金材料。
所以,現在蘇聯的新式超音速飛機,用鈦合金來打造並不稀奇。
安德烈奇怪的是它的發動機。想要飛到更高的速度,發動機才是關鍵!
“安德烈將軍,您問得很關鍵,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架已經完成試飛的圖260,使用的是四臺蘇洛洛夫D80渦噴引擎,這種引擎讓圖260具有4倍音速的最高速度,而巡航速度也有3倍音速,不過,距離我們的要求還很遠。”
這種高超音速飛機,使用渦扇發動機是不可能的,而渦噴也只能達到四倍音速,雖然比米格25的速度要高很多,但是,依舊無法滿足實際作戰需要。
畢竟,未來的天空,威脅會很大。現在西方已經開發出來了反擊3倍音速飛機的導彈,保不準西方在發現了己方這種偵察機之後,繼續開發能夠打擊4倍音速飛機的導彈!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這架飛機雖然完成了試飛,卻沒有定型裝備,它只是一個過渡型號。
“渦噴發動機是不行的,高速飛行,需要的是衝壓發動機。”安德烈說道:“美國人的黑鳥,使用的就是衝壓一體發動機。”
謝爾蓋點點頭:“是的,安德烈將軍,您說得非常正確。想要更高的速度,衝壓發動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僅僅使用衝壓發動機,無法適應起降等狀況,所以,我們現在正在試飛可變迴圈衝壓發動機,它採用的是液氫燃料,可以讓我們現在的圖260飛到6倍音速,計劃中,改用了這種發動機的型號,叫做圖360。”
6倍音速!安德烈瞬間想到了後世那個讓人瘋狂的曙光女神專案,如果真的達到了6倍音速,那就將是一個極致了!現有的防空武器,哪怕是經過升級,也不可能對它進行有效攔截,除非是鐳射武器!(未完待續。)
第八百五十七章可變迴圈衝壓發動機(加更二)
不過,這其中的關鍵,當然還是這種可變迴圈衝壓發動機!
如果發動機的某些結構可以變形,使它能夠分別以渦扇、渦噴、衝壓等不同的發動機形式工作,那麼他就稱為變迴圈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在正常情況下是一臺低涵道比的“渦扇發動機”或帶有外涵道的“渦噴發動機”。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於飛機起飛時的推力需求,而隨著速度的提高,渦扇的前風扇會停止運作並調整到阻力最低的情況並關閉外涵道,變成一臺渦噴發動機。速度高了之後,渦扇發動機的阻力很大,渦噴的優勢就明顯了。而速度再提高時渦噴發動機的進氣也會關閉並啟動外涵道,並在外涵道的末端點火,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