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公里。它簡直就是伊拉克通往波斯灣的咽喉。一旦法奧發生意外,伊拉克將失去半數以上的石油輸出能力。
法奧也是伊拉克石油化工工業的中心,自從兩伊戰爭以來,這裡經常會受到伊朗空軍的光顧。
提起空軍,張峰心裡就是一陣惋惜,伊拉克在軍事裝備上,大部分來源於蘇聯,空軍也是如此,空軍的主力裝備,米格21,米格23,都是蘇聯的產物,這種飛機,與伊朗空軍的F14相空戰,簡直就是單方面的屠殺。
F14是美國海軍的主力裝備,便後掠翼戰鬥機的極致,屬於第三代戰鬥機的行列,雖然米格23也是變後掠翼戰鬥機,可是,機翼只能人工維持在幾個角度上,而F14則是由計算機控制,可以在任何位置上,這也是這個年代的空軍裝備思路:空中格鬥時需要低速盤旋效能好,機翼的後掠角得小,而高速飛行時,機翼的後掠角要儘可能的大,減小阻力。
而可變後掠翼的缺點,那就是結構重量的增加,在後世,優異的氣動佈局可以簡化機體結構,所以,可變後掠翼最終淡出了飛機設計師的視線。
而F14更加強大的,那就是它的電子裝置,強大的AWG9雷達。
這種雷達,可以在160千米的距離上探測到敵方的戰鬥機,與米格25的火控雷達專門靠加大功率對比,AWG9雷達在解析度上更加出色,甚至能夠從地面或海面雜波干擾背景中辨別和跟蹤低空飛行目標。
配合著射程超過一百公里的不死鳥導彈,這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
所以,在兩伊戰爭期間,一度出現了地面是伊拉克人的,天上是伊朗人的場面。
這一種狀況,一直到1982年伊拉克引進了法國產的幻影F1,配合著先進的馬特拉R530F導彈,使伊拉克空軍擁有能與伊朗空軍的美製F14抗衡的戰鬥機。
兩者空軍的戰術也不同,在教條死板的蘇聯教官的訓練下,伊拉克空軍都習慣於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進行作戰,與在美國培訓的作風硬朗的伊朗空軍,根本沒法對比。
所以,進入南方軍區以後,首先要想著部隊防空的問題。
沒有制空權,就打不贏現代化的高科技戰爭,這是血的教訓,當初的海灣戰爭,伊拉克的軍隊在多國部隊的空襲面前,一敗塗地。
當然,這一切,急是沒有用的,目前最要緊的,就是讓野戰部隊具有防空的能力。
讓這支教條刻板的軍隊學會打現代化戰爭,這是張峰的最初想法。
懷著這樣的心情,透過六號公路,張峰進入了巴士拉。(未完待續。)
第九百六十一章大勢所趨
每天都是七點之後看。
雌鹿有兩臺單臺最大功率為1640千瓦的TV3117渦輪軸發動機,正常時每臺只輸出1200千瓦的功率,假如在戰鬥中受損,另一臺會以最大功率執行,支援飛機繼續飛行。
在戰鬥中,損傷一臺發動機的情況時有發生,可是,兩臺發動機同時受損,就不是那麼常見了。
這次也不能說是受損,只是發動機吸入了過多的濃煙,導致停車,只要再啟動就可以了。
但是,空中啟動,絕對不像汽車點火那樣,只要扭動鑰匙就可以。
風速,風向,各種外界條件,對發動機的重新啟動,都有重要的參考條件。而此刻,就算這些條件都滿足,邁哈德也來不及了,因為,剛才劇烈的滾轉,導致飛機喪失了能量,現在,離地面只有十幾米的高度。
十幾米的高度,是一個讓所有直升機駕駛員難堪的高度。
如果高度足夠高,那麼飛機可以在降落的過程中,頂部的旋翼會在氣流的作用下,繼續保持旋轉的狀態,這個旋轉會減弱飛機下降的力度,旋翼提供拉力,讓飛機逐漸減緩下墜,保全乘員的生命。
如果再低一些,依靠直升飛機的抗墜毀能力,起落架,座椅,都可以緩衝部分力道,最終死裡逃生。
作為直升機飛行員,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降落傘。如果彈射逃生,頭頂的旋翼會毫不客氣的將飛行員削成肉泥。
雌鹿在急速地下墜,邁哈德的眼前,浮現出了女兒那張稚氣的笑臉。
“噗!”並沒有巨大的爆炸聲出現,摩爾桑特驚奇地發現,飛機墜落在一片泥漿之中,奇蹟生還,也沒有發生爆炸。
真主保佑伊拉克的勇士!邁哈德睜開眼睛,劫後餘生的他,感謝萬能的真主。
拉蘇爾和沙姆斯丁兩人看著雌鹿那巨大的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