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部分(2 / 4)

小說:紅色蘇聯 作者:桃桃逃

又侵佔了咱們多少土地。但是,這些都是歷史問題。希望書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這些問題,不要偏激。)

之後,成飛就開始了生產米格15的國產型號,也就是殲5,從此開始了成飛輝煌的傳奇。

而在七十年代的時候,在中蘇關係破裂,蘇聯人撤走了所有專家的情況下,華夏自力更生,獨立完成了殲七的後續研製,之後,由於沈飛要承擔殲八的研製任務,殲七的生產,就落到了成飛的肩頭。

70年3月,殲7I型飛機成功首飛,75年殲7II型飛機設計定型,第三機械工業部將其作為新一代機種被列入航空工業發展規劃,同時,成飛為了生產殲7,對工廠進行全面技術改造。到了78年,經過整整10年的研製,殲7I型飛機的改進型殲7II型飛機終於成功飛上了藍天。

這其中,有很多令人唏噓的原因,十年浩劫,成飛的研製也是無比艱辛。(未完待續。)

第七百一十章拓展市場

而等到79年的時候,132廠以成都飛機公司的名義對外開放,由於國家決定將重點放到經濟建設上來,各個軍工廠,都面臨著轉型的問題,而成飛,則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迅速轉變自己的思想,開拓市場。

工廠的軍品生產開始由軍援轉向外貿出口,產品結構由單一的軍品生產逐步向軍民結合多品種生產方向發展。比如,開始生產了基層最需要的摩托車這種現代化的交通工具。

成飛的經營管理開始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他們必須要摸清市場的脈搏,才能夠在市場發展中不斷地壯大自己。

民用領域只是其中一個突破,作為一家飛機制造廠,成飛最重要的還是生產飛機!而此時,他們最能夠拿出手來的,就是殲7了!如何讓這種飛機,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當然就是換裝國外的先進的電子技術,提高戰機的效能!

在蘇聯,米格21只是一種過渡,蘇聯裝備完了米格21之後,沒多久就開始裝備米格23了,而在華夏,由米格21發展而來的殲7,很多時候都是當寶貝來對待的,7爺萬歲的口號,就是在這個時代提出來的。

好在西方開始拉攏華夏了,華夏也接觸到了西方先進的科技,在與英國的馬可尼公司進行了談判之後,成飛達成了改裝方案,在殲7II型的基礎上,改裝了馬可尼航空電子公司的平顯和目標瞄準計算機,即956平視顯示器HUD和武器瞄準計算機WAC;加裝了一部新型抗干擾測距雷達;一臺新型大氣資料計算機,以及新型雷達高度表和敵我識別系統、無線電通訊保密電臺等等,這些先進的數位電路構成的電子系統,將殲7的戰鬥力提高一個檔次!

當他們初次接觸到西方科技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多麼落後!

比如,殲7的火控系統的瞄準,以前還是根據二戰時代一樣的原理來進行光學瞄準的,準備工作很多,很多時候都會貽誤戰機,而西方呢?已經透過平視顯示器上面的熱線,直接就解決了瞄準問題!

當時空軍是比較感興趣的,希望引進馬可尼的火控系統,改裝好了殲7之後,空軍至少要裝備100架。

之後,雙方達成了協議,預付了4000萬人民幣的合同預定金、銀行信貸、保險、手續費等等,就在成飛決定大幹一場的時候,米格23專案到了,空軍一下子就看上了米格23,結果,這個專案立刻就被無限期地拖延了。

英國人是不會給退定金的,眼看這筆合同要泡湯,屠基達顯示出來了自己的氣魄,利用成飛自己的資金,把這個專案繼續下來!同時,積極地向外界推銷己方的這款戰機!

這時,型號也正式地定為了殲7M,一款純粹為了外銷而出現的殲7的改型戰機!

現在,他們也只能是將所有的資金用到先期的投入上,一共改裝了5架殲7戰機,然後,四處推銷,只要有了銷路,就能夠有更多的資金來發展殲7!

而這個專案,有什麼國家能看上呢?西歐那些國家,絕對不會看上殲7這種二代機身板的戰機的,也只有傳統的東方世界,蘇聯的各個小弟國家,資金不雄厚,無法換裝三代機,同時,也需要戰機能夠方便操作,維護成本低,在這些國家裡,殲7M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

而現在,莫斯科航展就是一個機會!到來這裡的,就有很多的蘇聯的盟友國家,或許能在這裡找到機會,將殲7M推銷出去!

而來到這裡之後,顯然是有好處的,開幕式上,各國來的人員還真是不少啊!剛好可以讓己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