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玩意兒是什麼?怎麼又多出一對小翅膀來?那東西,有些上翹,好像還能動?這是什麼東西?鴨翼麼?
哼,果然就這個東西,把技術驗證機搬過來了!站在指揮塔上,望著下面跑道上的戰機,安德烈不由得在心裡嗤之以鼻,美國人,不是自己都宣稱最好的鴨翼是在敵人的飛機上的嗎?就連安德烈都很排斥的三翼面佈局,美國人還是嘗試了!
當然,這可不是最終定型,裝備部隊的型號,這玩意兒,只是個驗證機而已!
F15S/MTD,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在1984年為美國空軍萊特航空研究所研製的F15短距起落及改進機動效能的先進技術驗證機。驗證機,其實就是驗證先進的航空技術的,而這項驗證機,主要是用來驗證4項技術:二元推力轉向/反推力噴管、綜合飛行/推進控制、凹凸不平/軟場地短距起飛著陸起落架以及先進的人/機介面。
從這些專案上看,這架由F15B改裝而成的技術驗證機,將會具有傑出的機動效能,而這個機動效能,就是從前面的鴨翼和後面的向量發動機上得到的!
這架驗證機的兩側進氣道上壁板處安裝全動水平前翼,這個水平前翼不是全新研製的,而是由F/A18A水平尾翼改進而成,而且,增加了20度的上反角,方便同向或差動偏轉產生俯仰及滾轉力矩。
同時,這架飛機的尾部的F100發動機,也進行了改進,安裝了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矩形二元轉向噴管,可使發動機推力相對飛機縱軸上下偏轉,最大偏轉角可達20度,提高了飛機起飛效能及機動飛行效能。而且,噴管裡的推力反向葉片可使推力反向,實現飛行中緊急減速及短距著陸滑跑,跟客機的原理差不多。
而為了對這些多出來的控制系統進行操控,F15原來的液壓操作已經無法對這麼多的系統進行準確操控了,所以,這架戰機還引進了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實現了綜合飛行/推進控制,使飛機在不改變原飛行軌跡的情況下改變推力,並實現所有飛行引數控制。
本來,F15戰機藉助強大的發動機,機動效能已經在三代機中是一流的了,而採取了這些手段之後,機動效能更加出色!
在歷史上,這些改進幾乎是到了88年才完成,在89年到91年間進行了反覆的試飛,但是現在,在蘇聯的刺激下,美國不得不加快新戰機的研製。
以前的時候,蘇聯人的米格25,就壓得美國人喘不過氣來,而現在,蘇聯人的新一代的戰機,米格29,蘇27,都在快速地定型裝備部隊,美國人壓力山大,他們除了緊鑼密鼓地研製自己的第四代戰機之外,對現有戰機的改進,也是其中的重點內容。現在的這個技術驗證機,可不僅僅是驗證技術的,如果證明效能可靠的話,說不定會按照這個標準來生產新戰機的。
而現在,將這架飛機帶到莫斯科來,也是為了向蘇聯人,向全世界證明,最先進的航空科技,仍然是美國!
飛行員克魯斯,坐在座椅上,尾部的發動機已經啟動,不斷地傳來澎湃的聲音,他的心情,也跟隨著起伏。自從這架飛機第一次試飛,就是他在駕駛,而現在,他對這架飛機,熟悉得和對自己的身體一樣,他只要坐在這裡,手握操作杆,感覺就和飛機融合到一起了。
觀眾們,讓你們見識一下這架飛機的強大效能吧!一直以來,美國的航空科技,都像是外星科技一樣!
“茹科夫斯基,老鷹請求起飛。”克魯斯用熟練的英語說道,作為國際語言,英語還是有著優勢的,比如現在,既然蘇聯把莫斯科航展說成是國際航展,那在無線電裡面交流的時候,就要用英語。
“可以起飛,注意表演空域,不要靠近觀眾。”耳機裡傳來了塔臺的聲音。
不能靠近觀眾?不靠近觀眾,怎麼讓他們感受深刻?克魯斯在心裡想到。現在的航展,還沒有出現過後世的幾起嚴重空難,所以,對塔臺的告誡,克魯斯根本就沒有往心裡去。
他拉動油門杆到最後,開啟加力,鬆開剎車,幾秒之後,向後拉操作杆!
表演,就從一次短距起飛開始吧!
隨著他的操作,電傳系統理解了他的意思,短距起飛!
改進了的發動機,推力比原來增加了百分之十,完全不用顧忌到壽命,現在就是要爭一口氣!幾秒鐘之內,戰機就提速到了一百多米每秒的速度!接著,隨著他拉動操作杆,前面的鴨翼轉動,提供抬頭力矩,和尾部的尾翼共同動作,翹起機頭!前面的起落架瞬間騰空,而後面的起落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