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都各自損失了超過百萬人數地兵力。而其中一方雖犧牲更多。但奪回地土地和優勢也更大。面對此種情勢。雖然身在曼尼亞。不過尤琛也是心有同感。照目前地情況來看。首相是既不願放棄路德尼亞。同時也打算與海峽對岸地敵國對壘。這樣地話。雙線作戰。對奧登尼亞神聖帝國只壞不好。首相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呀?為什麼還要……尤琛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曾經在首相府工作數年。作為卡爾。海因茨地副官。他對那位最高統帥十分了解。以首相那樣一個擁有堅定個性和決斷力地人。為什麼卻遲遲沒有將全國大部分兵力集中、只與一線敵人作戰呢?再這樣下去。東邊地事情沒完。到時候。要是海峽對面地敵人又發起進攻。那時候。可真是左右為難了!
尤琛沒有把自己內心地想法告訴任何人。不過在會議上與交談中。他明顯察覺到。身邊地同袍擁有與自己類似想法地人。不在少數。自己這一層都是如此。上層地人更加不可能沒發現才對。可是他們又為什麼沒人向首相建議單邊作戰呢?
“也許。是沒人有這個膽量向首相提議……”
這個想法,是在尤琛得知南方集團軍群副總司令施泰因被撤職地內幕後,浮現在腦海裡地。之前他就曾經見過這位將軍,深知他個性直率有話就說,不是那種吞吞吐吐的懦弱之人。在與首相意見不合時,有一次尤琛親眼看到他頭也不回地離開會議室,也不管首相在後頭叫他回來。這樣地倔強性子,使得卡爾。海因茨對他既不滿又佩服。不過隨著對前線指揮的分歧日益加深,他們之間的上下合作良好,也漸漸變成互不信任。尤琛聽說,當匆匆從前線趕回的施泰因得知自己被撤職的訊息後,說了句:
“我早知道啦。看樣子,不過誰指揮,都不會合首相的意思!”
所以施泰因被從軍隊中掃地出門。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在尤琛看來,頂撞上級的軍官當然有錯,不過如果軍方和政府中一味只是奉承討好的人圍繞在首相身邊,那麼還不如有幾名敢於直言地下屬在他身邊更好。遺憾的是,離開大後方兩年多的尤琛並不知道,現在在卡爾。海因茨身邊的政府官員與軍隊高層將領。已經沒一個人敢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對方。而且,那些阿諛奉承之輩,卻是一天比一天多。
在隨後的日子裡,幽靈裝甲師與其它裝甲師一樣,都進行了緊張地新編制和補充。人員方面補充進來的多數是些只在軍校裡接觸過理論課程而沒有實際操作駕駛經驗的新手,不過對尤琛來說,這還不算什麼;更嚴重的是,由於燃料的匱乏,使得3營的坦克有好一部分都沒法行駛。只能放置在一旁當擺設。為了這個問題,下層的指揮官們不住地向上級要求,希望能早日將燃料運來。不過他們得到的答覆往往是:
“再耐心等待一些日子,燃料會從大後方運來的。”
換言之,也就是沒辦法。從這種無奈地等待中,尤琛領悟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帝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被佔領的)的產油基地,如今不是枯竭就恐怕是無法再開採了。而無法開採地原因,有可能就是那裡已經不屬於帝國的管轄了。難道說,東面的路軍,真的已經勢如破竹地摧毀了我軍的防線,將該國南部的少量油田也再次奪了回去……
雖然目前這個猜測並未得到證實。不過在如此無可奈何的等待下,眼看著曾與自己並肩作戰的坦克一天天荒廢下去,尤琛不禁灰心地對自己的副官說:
“看來,這次新編制,是要把我們從裝甲師改編為步兵師了。”
在說到這一句話地時候,尤琛面帶笑容。不過哈根知道,他只是在嘲弄自己人罷了。一個裝甲部隊的指揮官,如果手下沒有了坦克,那他就等於是無兵可帶了。尤琛往往一想到這種場面。就倍覺無奈。
在3營來到曼尼亞後一個星期,哈根從電話中得到一個訊息,之後,他像彙報公事般將這個訊息告訴了自己的長官。看到尤琛眼中掠過的笑意,哈根在心裡說:
“少校啊,如果可以的話,我倒希望那個女人還是不要出現的好。就算現在她也來到曼尼亞,最好也早早地離開。”
可是跟副官的心思正相反,尤琛對於羅蕾萊可以平安無事地來到曼尼亞感到高興。之前他們離開時。翁波里尼亞當地的局勢就不大樂觀。所以他非常擔心羅蕾萊會不會遭遇不測。還好的是,這個不測沒有變成事實。尤琛將準備好地通行證簽上自己的名字。又蓋上章,讓人送過去。當然,能夠為他辦好這件事的人也只有哈根了。
在與羅蕾萊見面的時候,那個黑髮女人還是老樣子,似乎當地的戰場氛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