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路軍方面在敵人這一擔擱的時間裡,已經發現南部重鎮科斯佳洛夫成了敵軍的最新目標,而且還是未來一段日子裡最重要的進攻目標。為此,他們也開始行動起來。在奧軍由於道路擁擠而停滯不前的那段日子裡,路德尼亞人從西南方面緊急調來預備部隊以及駐守西邊的第八集團軍。加上科斯佳洛夫原有的駐軍——其中已經包括那些從北面撤回來的部隊——科斯佳洛夫城內外約有二十五萬大軍、轄四個軍共13個師、火炮迫擊炮約3000門、近500輛坦克、飛機約近600架,目的就是為了保衛西起烏拉爾卡亞、東至科斯佳洛夫斯克這長約五百公里、縱深約為一百二十公里的防禦地帶。這也可以看作是為了保衛科斯佳洛夫的緩衝地帶。得到此一情報後,奧軍南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得出結論:敵軍已經開始集結,並且希望將他們的主力部隊拖在科斯佳洛夫北面,在那裡進行消耗戰。由於在兵力及火力上比不上對方,所以路軍是希望透過拖延時間來換取對戰況的逆轉。如果在緩衝地帶拖下去的時間越長,那麼路軍的支援就能趕到,到時候,奧軍將要面對源源不絕的敵軍補充,這對他們來講,當然是最不希望見到的場面。因此,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向前線各部隊下達了更加猛烈進攻的命令,務求打亂敵軍在防禦地帶的部署,一舉衝過該地帶再回頭進行合圍。只要先吃掉這部分敵軍,接下來對科斯佳洛夫,就更容易下手了。
創世歷1087年7月初,在空軍與地面炮兵部隊的雙重火力支援下,奧登尼亞南第一集團軍分為左右兩個突擊集團,在行進間向敵軍的防禦地帶進行突破。目標是該防禦地帶後方的鮑里斯諾夫——此城離科斯佳洛夫不足六十公里——同時殲滅烏拉爾河上游的剩餘敵軍駐守部隊。
此時不管是奧登尼亞的最高統治者、還是路德尼亞的領袖,都為了這座矗立在烏拉爾河中下游的科斯佳洛夫,而傾注了主要的兵力。只是他們也許誰都不曾想到,在這座城市之中,將會灑滿兩**人的鮮血,變成他們最終歸宿的墓場……
第八章 將刀子架在伊萬的喉嚨上(1)
“嗚”“嗚”聲過後,在一條寬闊的河面上,炸出一條條衝向天際的水柱。而在河的兩岸,都不時受到同樣的轟炸。只不過炸出來的不是水柱,而是一朵朵黑黃色的圓球,其中還夾雜著眾多的人體。那些被拋上天然後又摔下來的,多數都已經不會再動彈了,其中只有少數仍然在哼哼唧唧,用微弱的聲音來表示他們離死亡不遠。
在河的北岸,奧登尼亞軍的官兵們,正藏身於戰壕中——這些戰壕原本是路德尼亞人留下的,如今已經成了奧軍的陣地再次使用——一邊向對岸的敵人還擊,一邊為架橋的工兵提供火力支援。在他們來到之前,路軍已經將此地唯一的橋樑炸掉,迫使他們的敵人不得不停下來,在河岸上與他們展開對攻。坦克在離河稍遠的地方進行炮轟,步兵則在河堤上向對岸一次又一次地開火。在用反坦克武器打掉奧軍的數輛坦克後,奧軍的工兵死傷過半,不得不暫時撤退,而重新接替的另一個工兵營卻無法再向前前進半步,因為敵人的火力太過猛了。
在河堤側面,是禁衛軍旗隊裝甲師第一裝甲輕步營的官兵們。他們現在發揮起步兵的作用,為友軍提供掩護。當敵軍的大炮轟到這裡的陣地時,伊格爾他們馬上停止射擊,抱著頭縮排戰壕裡。有的新兵沒經驗,被落在附近在炮火炸得飛出戰壕,落到了河裡或是後面的泥地上。落在他人身上的,是一陣陣的泥雨——有時裡面還伴隨著血雨,不過這已經不是戰士們關注的焦點了。看到後面有兩輛坦克被炸得跳起來,一輛差點衝進戰壕裡,弗裡茨回過頭大喊:
“媽的!這些伊萬狗雜種!”
坦克並不是停留在空地上為前方的人進行火力支援,但即使如此,也被那一陣猛似一陣的敵軍炮火弄得狼狽不堪。伊格爾一邊朝河對岸射擊,一邊衝排裡的通訊兵喊:
“聯絡營部,告訴他們炮兵團的轟炸點偏了,現在敵軍在我們在二點到三點方向,要他們重新調整位置!”
話音未落,又有一枚榴彈炮晃晃悠悠地朝他們的陣地而來。看準了它的方向後,奧軍的軍人們再次把頭縮回戰壕裡,那枚榴彈在他們面前的河裡炸開了,激起滿天水花。在這樣的火力交集中,這些在最前端交火的軍人們的處景,可謂是十分狼狽。不過這狼狽也有所不同:對於路德尼亞方面來說,他們已經從前方的陣線中撤退下來,現在在防禦著後方的據點;而對於奧登尼亞人來說,他們已經逐步突破了敵人的防禦陣線,開始朝進攻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