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3 / 4)

小說:重回明末當皇帝 作者:雨帆

在裡面修建馬尼拉的軍工廠,以生產提供給呂宋的中華軍的武器裝備,呂宋島的人口數量相比於臺灣來說更具優勢,並且馬來島上面也有很多華人,甚至在一百多年之後建立了一個蘭芳國出來了,這說明印尼群島上面的華人的人數和規模相對於呂宋上面,更多一些,中華軍在呂宋站穩腳跟之後,可以先吸納這些華人前來投奔,待到實力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也可以染指這些地盤。

不過這些事情項玉是不打算自己親自操辦了,最近清廷內部傳來訊息,據說中華軍攻打琉球的事情已經傳到大陸去了,加上之前馮信的求援使者的活動,使得清廷內部對於孤懸海外的這一股明朝的“餘孽”起了戒心,滿人雖然以騎射起家,對海戰不是很熟悉,但是這個時候早期投降的一些漢人大臣如洪承疇、范文程等人都建議重用漢人將領,其中被他們舉薦的就是被掉到京城的福建大將施琅。

施琅此時已經在京閒賦了接近兩年的時間,起初他過得戰戰兢兢,害怕滿人會對他像之前對待鄭芝龍一家一樣直接殺掉以除後患,因此整日待在府中不敢外出,後來滿清高層陷入了皇帝駕崩之後的權力爭奪的漩渦之中,對他的防備和監視也不像之前那麼嚴厲了,這才使得施琅能夠稍稍的活動一下。

明末時期東南沿海一帶的大海盜集團層出不窮,這一局面在倭寇之患的時候就已經十分嚴重了,所謂倭人之患,其實說白了就是當地的大海商勾結一批日本流浪士兵和武士所帶來的海患,其中沿海一帶的商人利用自己的對地形和官場的情報,花錢僱養一批海盜,其中主要還是中國人,少部分是日本武士,他們盤踞在沿海一帶的海島上面,利用商人的眼線提供的情報對沿海一帶進行劫掠,這曾經一度對廣東浙江福建一帶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

後來雖然倭寇之患被齊吉冠所平息,但是海盜集團的勢力卻越來越強,起於萬曆年間的諸彩老、李魁奇、楊六楊七等人,後來的劉香、鄭芝龍等人都是大海盜集團起家,其中鄭芝龍勢力因為善於打點長袖善舞,最後被朝廷招安,得到福建水師的支援之後船隊勢力和艦船武備大增,相繼擊敗了諸彩老、李魁奇、劉香等人,甚至還擊敗了荷蘭人和海盜聯合艦隊,這便是料羅灣海戰了。

而施琅當時便已經跟隨了鄭芝龍,算是他的手下的一名小頭目,海盜起家的時候大多相當於後世的入股,小股船隊匯聚成一大股海盜,因此像施琅這樣的小海盜,經年累月下來手裡面也擁有一筆不小的財富,更何況後來鄭芝龍幾乎壟斷了東南沿海一帶的對外貿易,就連英國的船隊都要向鄭家水軍交納保護費,所以底下的人也都小發了一筆。

施琅這個時候拿出多年的存財四處走動,想要疏通一下,他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上面有人好辦事。

第兩百一十二章施琅上任

這個時候洪承疇剛剛上書朝廷請辭,朝廷還在爭論不休,是否應該准許他致仕。

洪承疇此人有大才,這一點滿清高層都十分清楚,加上他在漢人官員心中的地位崇高,隱隱還要高於范文程一籌,此人又是內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可謂三朝元老,居功至偉,要是沒有洪承疇,南方局勢幾未可知。

康熙皇帝登記還不到四個月,自然不希望這個時候朝堂之上有人撂挑子不幹了,更何況這還是一名漢臣,這個時候鰲拜權勢滔天,出於制衡鰲拜的目的,也不能放走這個內閣大學士,所以在孝莊皇太后的示意之下,康熙帝駁回了洪承疇的請辭。

但是洪承疇這個時候已經有六十九歲了,已經屬於古稀之年,加上早年的連續征戰,身上的傷病一直折磨這他,令他苦不堪言,他自己也看得出這個時候朝堂之上皇帝年幼,外臣手握大權,權傾朝野,自己年邁,不想參合進這趟渾水,所以再三請辭,這下子正中了鰲拜的下懷,他自然會抓住機會,聯合這朝堂上的一干黨羽向皇帝施壓,康熙帝見洪承疇心意已決,這才准許他告老還鄉,不過鰲拜等人忌憚洪承疇在漢人之中的威信,從中作梗,使得洪承疇最終沒能離開京師,于都門私邸頤養天年。

施琅首先拜會的是洪承疇,儘管這個時候洪承疇已經交出了大權,但是由他引發的巨大風波還在朝堂之上發酵,施琅看中了洪承疇的巨大影響力。於是前來拜見。

洪承疇對於施琅還是略有耳聞。當然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不過這個時候他已經身處輿論的漩渦之中了,自然不想節外生枝,於是閉門不見,施琅大失所望,悻悻而去,走了不到半路,就被洪府的下人追上來了,下人遞給他一個條子。上面寫著四個字“天聽,造勢”,施琅一時不解,於是回到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