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3 / 4)

小說:混在隋唐 作者:上訪不如上網

勢大不如前。莊見至此,在大隋的天空下,終是穩穩的立定腳跟,再無人敢與其爭鋒。

莊府門前每日裡車水馬龍,來往拜遏之人絡繹不絕,手下青、丐兩幫愈發壯大,大興城中已是各有千餘人。丐幫更是因著戰亂之故,勢力大增,勢力觸角已是漸漸延伸出去,遍及大江南北,幫眾直線上漲,直有幾萬之眾。

城南聚賢莊,卻是依舊隱遁不出,但各方豪傑多有依附,自莊中得受饋贈之人亦是不知凡幾,雖不歸其調遣,卻均是感戴不已,暗懷圖報之心。多有草莽之士出自莊裡,在各處佔有山頭。莊老大之名不脛而走,為各處山頭奉為暗勢力地下之王。

莊府內,作為核心人物的莊大少,卻並不知曉這些。當日上朝回來後,閒來無事與眾人談起當日西山之事。將李靖和慧兒兩方的訊息合併起來,這才知道了李閥與宇文閥之間的齷齪事兒。更意外的瞭解到了當日那元姓偷兒死前口中八柱國的來歷。

所謂柱國,原意是北魏的柱國大將軍這一稱號,始封於爾朱榮,爾朱榮敗亡後被廢置,到宇文泰再興東魏時又重新設立。在西魏大統十六年以前柱國大將軍這一稱號共封給八個人,分別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於謹、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當時號稱“八柱國家”,其中宇文泰總領諸軍,而元欣為西魏皇族,兵權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統領兩名大將軍,即為府兵中的“十二大將軍”。

此八柱國中,宇文泰是李世民外曾祖父,李虎是李淵的祖父,李弼是李密的曾祖父,獨孤信卻是楊堅岳父,李淵外祖父。

宇文泰首創府兵制,雖說是柱國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則是因地位尊崇而掛名,實際上是為六柱國,正合周禮治六軍之意。六柱國,各督二個大將軍,總有十二大將軍。每個大將軍督兩個開府,每個開府各領一軍,共24軍,這便是府兵的系統由來了。

而這八柱國中,在宇文泰在世時,因其絕對的強勢,並無什麼大的紛爭。但等到宇文泰一死,登時便是亂成一團,相互攻伐算計不停,及至楊堅建立大隋之時,昔日的八柱國幾乎已是煙消雲散,而被新的各方勢力所代替,但也有些舊有勢力存續下來。比如宇文述、李密家族等。除此之外,新興勢力中,曾在宇文泰手下為將的昔日小將李穆,也是逐漸成長為一方大豪。

而李渾正是李穆次子。李穆死後,長子嫡孫李筠繼承了爵位,這讓做叔叔的李渾悶悶不樂,再加上李筠剛剛繼承爵位就得意忘形,對叔叔們委實不夠尊重,這使得李渾愈加惱怒。於是派侄子李善衡設計將李筠當場咔嚓咯,然後嫁禍給一個堂弟,並迅速殺了這個堂弟滅口。

李筠死了,爵位又空置了下來,李渾開始積極運作,找誰合適呢?他想到了一個人,自己的大舅哥宇文述,他可是太子楊廣面前的紅人。

李渾找到了宇文述,鄭重承諾:假如爵位由我繼承,每年拿出一半的采邑田賦稅收給你。無利不起早的宇文述覺得有利可圖,再加上李渾是自己的妹夫,於是就委託楊廣幫李渾爭取到了爵位。

繼承爵位的頭兩年,李渾還是重合同守信用的,每年都按時按量地把承諾宇文述的那一半轉給了宇文述,然而兩年下來,李渾開始不樂意了,憑什麼自己家的收入白白讓宇文述拿走一半呢?

想來想去,李渾非常不平衡,再加上他本人在朝中也在步步高昇,見了宇文述不再低一頭,於是承諾中的一半收入就沒有了下文。由此,兩家仇恨的種子便已埋下了。

等到李渾出任柱國大將軍時,皇帝楊廣對李渾已經有所猜忌,再加上有楊玄感的例子擺在前面,猜忌成性的楊廣對李渾的厭惡已經開始慢慢積累。恰逢此時,街頭巷尾不知何時竟傳出了流言,道是“名字裡帶水的對皇帝不利”,“姓李的將當皇帝”。雖然說流言畢竟是流言,不過一旦皇帝信了流言那就不再是流言,而是流感了!

李渾,李穆的兒子,柱國大將軍,姓李,名字裡有水;李敏,李穆的孫子,李渾的侄子,前朝公主宇文娥英的丈夫,時任將作監,姓李,名字裡雖然沒有水字邊,不過他還有個乳名:洪兒,名字裡也帶水!位高權重,位置敏感,符合流言,皇帝猜忌。有了這等諸般成熟的條件,李閥的日子豈能好過?再加上一個在旁時時刻刻惦記著報復的宇文述,李閥的下場,已是顯而易見的了。

本來若是單單如此,李渾只要繼續低調行事,雖說不一定能逃了毀家身死的局面,但卻也絕沒這麼快就完蛋。但好死不死的卻被皇子暕的身邊人無心僧掌握了。而大隋一朝,向對佛教尊崇,煬帝楊廣更是有一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