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安不知道,她嫁過來之前,太皇太后最喜歡的就是孃家侄媳婦護國夫人,不為別的,只因護國夫人殺伐決斷與太皇太后年輕時極為相似。
太皇太后生有兩子,長子為莊煜父親,次子就是先皇,後來兄弟鬩牆,手足相殘,次子親手殺了長子一家,是她強行保下莊煜的,想太皇太后一介女流之輩,能在先皇屠刀下救下莊煜送去異國他鄉避難,後來先皇無子,她又能力排眾議,不顧先皇和姚家的反對,接回莊煜立為太子,足可見太皇太后手段非同一般,絕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慈眉善目。
姚太后被太皇太后一陣譏諷,氣得一佛昇天二佛出竅,險些就背過氣去,也是太皇太后的話戳了姚太后的肺管子,要不是她膝下無子,她怎麼會為了鞏固後位拼命給先皇納妃,若不是她膝下無子,怎麼會讓莊煜這個小畜生登上皇位?
姚太后當即就要太皇太后大吵大鬧,卻被身邊的宮人丹娘死死攔住,丹娘是姚夫人送到太后身邊的,她比姚太后要聰明的多,太皇太后剛才的話雖然難聽,但是隻有高臺上的幾人聽到了,高臺下的百官和貴眷只知道太皇太后說話了,卻聽不見太皇太后說了什麼,姚太后若是鬧將起來才是丟臉!
元安敬佩不已,十分崇拜地望著太皇太后,祖母一語致勝,兵不血刃啊!
高臺下的百官一片譁然,議論紛紛。
百官對莊煜所言的反應大抵分為三種,一種便是莊煜口中所說那種人,妻妾成群,僮僕眾多,先皇后宮佳麗三千,他們也跟著上行下效,莊煜此舉明顯是針對他們這些人的。另一種則是以蔡尚書為首的潔身自好官員,他們早就看不慣姚相等人嬌妾美婢環繞。第三種則是自己沒有納妾但是也無所謂別人納多少妾的。
姚相面無表情,莊煜只差指著他的鼻子點出他的名字了,可是姚相卻不能反駁,莊煜說得有理有據,他身為皇帝都肯委屈自己,他們這些做臣子的怎麼反駁?難不成他們比皇帝還要金貴?
蔡尚書一臉敬佩,起身走到中央,俯身下拜:“陛下英明!臣等敬佩!臣等一定以陛下馬首是瞻,扼制此等奢靡不正之風!”
蔡尚書雖然只是禮部尚書,沒有多少實權,但是他歷經三朝,在百官中也算德高望重,而且蔡尚書雖然迂腐些,卻是聞名朝野的正人君子,蔡尚書率先贊同莊煜,一直跟隨他的中立派也紛紛站了出來,以榮國公為首的武將本就是莊煜親信,莊煜說什麼他們肯定都贊同。
剩下姚相一派卻遲遲沒有表態,莊煜也不急,只笑眯眯地看著姚相,姚相磨了磨後槽牙,緩緩起身,走到百官之首,高聲道:“陛下英明決斷,是大舜之福!”
這算是表明了立場,姚相表面上高風亮節,好像自己家裡那群嬌妾美婢都是擺設一樣,其實心裡卻心疼的滴血,他想到房裡剛納的十八歲的美妾,便心疼得直磨後槽牙。
姚相都站出來了,姚家一派的大臣互相看了看,爭先恐後站了出來,生怕晚了一步被人看出來他們的不情不願。
廢話,這種事誰敢說自己不願意?他們自詡君子,在百姓面前都標榜自己是一心為國,兩袖清風的好官,自古以來,只有好官勸諫皇上少納妃子的,若真的因為納妾一事和當今聖上槓上,只怕他們要被百姓戳著脊樑骨罵偽君子了!
而最開心的莫過於坐在百官對面的貴眷們了,她們身為女子,既要打理家事,又要侍奉公婆,還要善待丈夫的枕邊人,就算是最溫柔賢惠的女子,心裡也難免會膈應,如今可好,陛下金口玉言,說要扼制納妾之風,等於給了她們一個名正言順打發那些小賤人的理由!
不管是那一派的貴眷,都是真心實意舉雙手贊同莊煜。
元安端著得體的微笑站在莊煜身邊,其實心裡波濤翻湧,她如今與莊煜新婚情熱,他們又是青梅竹馬,兩情相悅,元安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莊煜納妃,但是她卻沒想到莊煜會自己主動在百官面前說自己此生不納妾。
元安只覺得心裡像是喝了蜜一樣甜,她心裡清楚莊煜此舉大半是為了她,莊煜身為皇帝,納四五個甚至十數個妃嬪都算少的,他其實不用把話說得這麼絕,皇帝的話可是金口玉言,是要記到史書上的,莊煜今日當著百官說出絕不納妾四個字,來日若是納了妃妾,必會受後世恥笑。
可他還是這麼說了,自此以後,大舜臣民提到莊煜不願納妃一事,只會說莊煜體察民隱,是個願為天下蒼生委屈自己的好皇帝。
若非如此,日後太后和姚相提起為莊煜納妃一事,多半要把苗頭指向元安,逼著她替莊煜納妃,若她不願,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