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韓正經,帶上好孩子,也不是事先就知道。無意中往韓家拐一趟,和今年遊玩鄱陽湖,也跟原本想的一樣。原本想的有些地方能玩就玩,時間不足也沒辦法。
袁夫人的秋衣夏天出京,送去的地方離這裡遠。關安最近一直沒有隨行,看守馬車的他,繼續有接送物品的差使。收到袁訓信後,關安帶著馬車賓士去取秋衣,再送過來雨已不下,秋風漸寒。
如袁訓等人還是一件單衣,但元皓等小些的孩子們不能有個閃失。太子殿下一衣一食更要當心。當下分衣裳,再說就登車上路,這一回去的確是蘇州。
孩子們嚷著吃蜜餞了,一面穿衣裳。元皓穿好他的夾衣裳,是一件黃色羅袍,又相中小六的水紅色羅袍,小六現穿的是玉白色的,就方便元皓拿著這衣裳不鬆手。
寶珠帶著媳婦們打點船上剩餘的物資,盤算路上要添置多少,在哪裡添置,這要提前對袁訓說,由他控制停車的時辰。
腿上一暖,小人兒到了面前,抱住舅母裙子,另一隻小手把小六的衣裳擺擺:“舅母舅母,元皓沒有這樣的衣裳?”
小六發現衣裳少了,追後面過來,他也眼饞元皓的一件:“母親,元皓有件寶石青的衣裳,我沒有。”
寶珠正哄他們,岸上有幾匹快馬過來。他們在僻靜地方上船,然後把船丟下不管,自有人來接手。左右無人,這幾個人就高叫:“忠毅侯等一等,懿旨下!”
袁訓等人一起愕然,這會兒能來什麼旨意呢?居然也找到這裡?
第六百九十七章 遇災
秋雨還在下,讓人的視線有絲絲朦朧在這朦朧裡,喊聲和來人的相貌都大打折扣。喊聲突破雨絲可以先過來,相貌卻直到又近一些,袁訓才認出來的人是誰。
他只要認出一個人就行,雖然別的人都陌生,但其中那揚手最高的人,是侍候皇帝的太監趙公公。
給二老王一個這是熟人的眼色,讓他們把剛剛出來的戒備放下來。袁訓打馬迎上十幾步,“籲”地一聲,趙公公把馬停下。但他顯然不習慣這種快馬,有片刻還在氣喘吁吁。但滿面喜色,對找到袁訓很是激動。
跟他一起來的人,不知是宮裡跟出來的侍衛,還是哪裡弄來的隨從。平息的比趙公公快,在馬上行禮,也是喜不自勝:“總算找到您,侯爺,您讓我們好找。”
這兩句話其實一個意思,都是侯爺找你不容易,這對於袁訓來說總體意義不大。倒讓他擔心的微皺起眉頭:“是什麼旨意?”說著跳下馬來。
瀟灑的身姿讓趙公公有了豔羨,他也緩過氣來了,一面下馬,一面也能猜到袁訓擔心的是什麼,先一句解釋著:“太后好,”袁訓輕輕吐一口氣。
在別人都說忠毅侯為孩子們披荊斬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時,袁訓在路上時常的掛念太后。他讓孩子們幾天裡就寫一封給太后,不時的寬慰太后心。也從母親每一回寄東西送的信裡看到太后身體康健,每每才能安心。
驟然的來了懿旨,他不小心才是怪事。
聽過趙公公的話,袁訓看似面無表情的點著頭,眸底卻溫和許多。懿旨是單獨給他的,趙公公沒有宣旨,直接送到袁訓手上。錦繡的圖案在袁訓手上徐徐開啟,寥寥數句是太上皇的親筆。
“元皓愛銀魚,可往鄱陽、洞庭一觀。”
太上皇仔細在地圖上檢視袁訓的行程,發現他一路向南,卻往內陸深處去的不多。知道袁訓一行要去蘇州,齊王跟他們一起的不是嗎?就不提太湖。只怕袁訓逛幾個湖,不齊全的就往山西,特意來個懿旨。
袁訓可就怔住,他們現在站的地方不就是鄱陽湖嗎?這旨意可怎麼遵從?
如果接過旨意不去,回一聲已經去過了,或者回一聲這湖就在身後,也不是不可以。但對於忠毅侯這禮法森嚴的人來說就是抗旨不遵。
當然他在認為的禮法森嚴之內,也包括給自家孩子的一切便利。
他也可以裝模作樣重新上船,原船再呆上兩天。但袁訓內心認為說不過去,有糊弄太上皇的意思。
他對太后不是一般的親情,對太上皇也就不是一般的尊敬,很想讓太上皇滿意而又不敷衍,捏著下巴,就在這裡想起對策。趙公公借這個機會,把他見到袁訓激動萬分,跟蜜蜂見到花蕊似的原因說了說。
“出京以前,往國夫人面前問了問,這不才知道去哪幾個驛站詢問關將軍有沒有來過。我們剛換個驛站,就說關將軍剛走,追得急還能看得背影。這回要是沒追上,據說我們得等兩個月您換深秋衣裳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