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部分(1 / 4)

小說:侯門紀事 作者:那年夏天

“還有呢,縣主帶來很多。”侍候的人一直感染到齊王的好心情,樂呵呵的隔著門送上來。

“還有酒嗎?”齊王意猶未盡。

齊王把餘下的酒一飲而盡,笑看到念姐兒不見蹤影。

第五百八十五章對陣使臣

狂橫暴戾的眸光,和厲喝的呼聲疾撞在一起,濺出的火花皇帝分明也看到,那野蠻撒開的勢子,讓皇帝心中也有一驚。

人仰馬翻的戰場,血淋淋的場景就在皇帝眼前徐徐拉開,有如一卷歷史長河的詩篇,訴說著所有危險的戰役,訴說著就在前幾天,使臣進京以前,還讓皇帝認為裝模作樣不回京的陳留郡王,他的不回京在現在看來卻是明智之舉。

收到陳留郡王請求兩個兒子同日大婚,而他卻以大戰剛結,後事難料,戒驕戒躁的名義不返京,皇帝批上誇獎的話,在心裡卻有不以為然。

皇帝相信遙遠而堅固的都城,擋得住那僅剩一支的瓦刺軍隊。也認為四國慘敗,他們再拿不出來兇殘的軍隊。

他這樣的想,卻不會這樣的明說。幾年裡為軍費開支龐大,皇帝也頗為耗神。戶部裡算過一筆帳,隔上一個月就重新計算一回。登基後幾年的總軍費,抵得上太上皇在位時軍費總支出的三分之一。

梁山王是三軍在外數年,糧草馬匹帳篷兵器等物全是長途跋涉運送上去。跟三軍在邊城修整相比,一天的耗費十幾倍甚到幾十倍的疊加。

這讓皇帝有時候也心驚肉跳,弄不明白他離昏君是不是不遠。昏君有一個統一標誌,都會敗國庫。

梁山王默默承受著三軍對他的懷疑,陳留郡王屢屢挑釁他,屢屢用自己的大捷逼著他退兵,蕭觀受到的鄙視在人的內心裡越來越多。

袁訓默默承受著百官們對他的懷疑,反對他的人,險些把他送到詔獄裡去蹲兩天。

皇帝默默承受著心裡沉重的壓力,贏了,於他是一個偉業。輸了,他是昏君昏憒。不但在外交上將遭受到嘲笑,以往臣服納貢的小國可能有從來再不上貢的,也將為他在史書上添上一大敗筆。

窮兵黷武,此人昏極!將是這樣的評語。

而在今天,在自己富麗堂皇的宮殿裡,在自己耀武揚威的甲士保護下,親眼見到異邦使臣仍然存在的驕橫,皇帝如夢初醒的明白,那感覺醍醐灌頂,或是有一聲哎喲提醒著他,讓他清楚地看到陳留郡王不回京,有他的先見之明。

幾天前阮英明迎接使臣們進京,鎮南王當街監斬,使臣們脫口而出:“陳留郡王!”

他們的驚嚇有人回話給皇帝,皇帝當時小有動容,也不無欣喜,朕有一員愛將。

但今天他是大動容,大欣喜暫時還沒有出來。皇帝這才想到還有一個人也默默承受不止一年。

那就是陳留郡王!

他頂著將帥不和的名聲,屢屢的搶功,想來屢屢遭受敵軍的憎恨和圍堵。

沒有憎恨,就沒有交手。沒有交手,就不會有錯認鎮南王以後,使臣們的害怕。

這些使臣就在自己面前,他們都有粗壯的身子,在這所謂天子之威下,也依然自有居心。

皇帝輕籲一口氣,這陳留郡王在戰場上得是什麼樣的強悍,才能鎮得住他們,讓他們烙印下心有餘悸?

當今的皇帝,前太子是見過陳留郡王。那一年陳留郡王和項城郡王為爭新兵進京打御前官司,隨後他的離京把表弟袁訓勾走,惹得太后生一齣子氣,皇帝生一齣子氣。那一年還只在心裡氣他。

此時此刻,皇帝暗暗頷首,戰役上的事情,還是將軍們懂。吏治上的事情,是能吏們懂。只有把這天下治理得江山一統,才是朕懂。

隔開金階,皇帝平和的微笑著,打量使臣們的眼光溫和不變,而且不去計較他們的禮節不周。

跪拜是不分文化和民族的禮節,但禮部在城外接待使臣的時候,一樣一樣的拿出來議時,使臣們七嘴八舌:“我們跪天跪地跪巫醫,見到自家國君也不跪雙膝。”

這斤斤計較的態度,所以尚書方鴻回皇帝的話:“他們眼裡還沒有梁山王,想來梁山王年青,這一次大捷又是陳留郡王居功最高,梁山王沒有狠狠的打勝過,他們還不服這一次功勞歸於梁山王,都有再打一次的心思。”

只服將軍不服主帥,才會出來只服將軍,不服皇帝。

是以正使定阮英明,一開始就沒有定錯。阮英明是個身為天下師,但出了衙門到詩社裡,跟個布衣也要指手劃腳爭高下的人。他不怕別人說他沒氣度風範小,他還會振振有詞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