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訓一門心思在沙盤上,他沒有看見。有一個員外郎以前打過仗,他也在這裡參與商議,他看在眼裡。
員外郎怕尚書和侍郎又要生氣,息事寧人的描補道:“宋侍郎荀侍郎都曾是英勇的將軍,佩服,我等佩服。”
荀川低下頭,露出點兒不屑。這不屑不是針對袁訓,不是針對說話的員外郎,是針對員外郎這多事的描補。
論道理員外郎是好意,但荀川哪裡要他幫忙。荀川心想那位是王府的親家,我是王爺的家將。這還用比嗎?自然是他高我低。有朝一日,老王爺說要對尚書客氣,尚書就是橫眉怒目,我也得巴結他不是?
關鍵就在於,老王爺愈來愈疼愛福姑娘,就越來越認為福姑娘的爹事情太多。
荀川聽不懂,在他來看兩家親家應該親密無間才是。但他再不懂,也按梁山老王的吩咐行事。
遇上有心緩和他和袁訓關係的人,荀侍郎只能一個白眼兒。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員外郎沒看出來,他還以為自己幫了荀侍郎一個忙,再加上袁訓清咳一聲,手指沙盤準備說話,他全神貫注到沙盤上去。而荀川也關注沙盤,他們現在是為梁山王出謀獻策,爭取讓蕭觀早幾年得勝,少看些討要糧草的臉色。
袁訓目光炯炯:“小宋,你先說。”
宋程侃侃而談,看得出來他在家裡思慮過:“這仗要說難打,王爺是攻城的,別人是守,攻不下來就回師,就不算難打。但現在是沒有退路,咱們是狹路相逢,只能贏不能輸。”
大家一起變了臉色。
“要是輸了,”宋程微笑:“從袁大人開始,包括王爺在內,估計咱們一起進昭獄。”
大家默然不語。
從開仗的那一年開始,就是流水一樣的花錢。眼紅有功勞的,眼紅能撈錢的,還有正義凜然認為這是勞民傷財的,朝野上下無數雙眼睛盯著兵部和梁山王,蕭觀要是敗退,整個兵部全讓他牽扯進去。
宋程慢慢繃緊面龐:“所以,只有一句話,出奇兵,勇者勝!”
------題外話------
頭痛又開始,一早下水道堵塞,不弄好根本沒心情寫。昨天說好十點發,今天準時,只有這麼多。希望明天能按時又多些。
哈,抱抱我自己成了貢士。
第四百九十八章兵部會議
能在這裡的人,除去一尚書二侍郎以外,四個郎中來了兩個,其中有一個是關安,四個員外郎來了一個,就是剛才多嘴多舌犯好心的那一個。還有一個主事在這裡,他的官就更小。但全是袁訓上任以後信得過的人,說話可以直言。
袁訓、宋程、荀川、關安,和多嘴的員外郎,包括那個官職小的主事,都上過戰場。
他們對著宋程說的出奇兵,有自己的想法,但不打斷宋程。
另一個郎中唯一的是文官,是前任牛尚書用過的老人,前任侍郎有一個是沈渭的父親,把他舉薦給袁訓。
他近中年,憑著自己經驗,聽得出來宋程話的份量,而因為有經驗,不能這一次有所閃失。
一個不對,大家全到昭獄裡逛去。袁大人等可以說剛上任沒幾年,對在京裡鞭長莫及沒有弄懂。但們呢?郎中彭漢皺眉不語,心想這事情穩重為上。
他打斷宋程:“宋大人,只能贏不能輸的仗,還是萬事從長計議的好。”
宋程和荀川一起沉下臉,關安瞄瞄他,覺得彭大人不是明白人。多嘴員外郎和主事苦笑,文官的謹慎遇上武將的勇往直前,這是常出現的矛盾。
宋程本來要說的話,這就壓下去。語重心長來說服彭漢:“大人,咱們見天兒商議,起這沙盤是為什麼?”
彭漢亦是苦口婆心:“我知道從袁大人開始,咱們都心裡急。但再著急,也不能鋌而走險。”
宋程明白過來,原來他以為自己慌的顧手不顧腳,只想孤注一擲的要王爺取勝。
宋程就對袁訓笑笑,袁訓也看出彭漢的意思,正要開口,荀川爆性子上來。
在座的人裡,荀侍郎是與梁山王府榮辱最近的人。又加上開仗這數年裡,他親眼見到袁訓受戶部、工部和御史的氣,親耳聽到兵部裡有些人也私下裡議論,對於梁山王是滅了別人國家才肯回頭,還是讓打得大傷國力才肯回頭,他們爭得不可開交。
打的年頭兒越長,荀川的耐心越低。彭漢又是沒有上過戰場的人,荀川火上來:“彭大人,戰場上瞬息萬變,從長計議個屁啊!”
彭漢是擅長水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