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有愧。”
朱元璋冷哼一聲,“朕一生最恨的就是這些為官不仁之徒,所以並沒有答應他。”
朱元璋起身,走下臺階,看著郭曉,“洪武十三年,有一位將軍,率兵三千,追擊千里,擊殺判敵五千人。”說完嘆口氣,“洪武十五年,北元三路大軍大舉犯境,又是這個人,率兵死戰十天十夜,為援兵爭取最佳時機,他是誰?”
“臣有罪。”
“他是我大明朝的功臣,是朕一手提拔的愛將,是軍中將士敬仰的大英雄。”朱元璋身形接近,突然做出一個讓所有人不敢相信的事。
彎下身子,郭曉愣在那,一旁太監連忙上前,“皇上,小心腰。”
“使不得,使不得。”
“起來。”
朱元璋雙手一拉,郭曉從地上站起,就算是當朝三品以上大員都未必受過如此禮遇,朱元璋愛才,郭曉有本事,是條硬漢子,天平府一案已經查清,郭曉所得糧食盡數發放守邊兵士還有那些因為災荒流離失所受苦百姓,並無私藏之嫌。
宮中侍衛趕到郭曉家鄉,那一幕讓人動容,破舊木屋,門前坐著一個老婦人,一雙眼睛無法看見,嘴裡念著兒子的名字。
郭曉一心為國出力,孤身一人,聽聞朱元璋提起,再也控制不住,“為臣無法盡忠,為子難以盡孝,郭曉為不忠不孝之人,懇請皇上賜我死罪。”
“何罪之有!”
朱元璋從太監手中拿過一樣東西,順勢展開,那是一塊白布,上面密密麻麻寫滿名字,“這是軍中將領還有當地百姓的聯名書,是你救了你自己,卸去鐵鏈。”
“是。”
太監快步跑出,外面有侍衛,還有隨行而來天牢裡的獄卒,不清楚裡面發生什麼事,只能恭恭敬敬守在外面。
“皇上口諭,開啟郭將軍手上鐵鏈。”
獄卒站在那,多半沒有聽清,只是愣了一下,一旁侍衛用力一推,“裝什麼傻,還不快去。”
“幹,幹什麼?”
“開啟郭將軍的鐵鏈。”
“好。”
獄卒戰戰兢兢來到近前,郭曉退出側殿,此時眼中依然帶著淚痕,十幾年未曾歸家,老母孤苦伶仃無人照料,若有免去一死,當立刻回鄉盡孝。
咔的一聲,鐵鏈開啟,郭曉晃動一下略微發酸手臂,獄卒快速退後,郭曉再次進去。
“還留在這幹什麼?”
“人還在裡面。”
獄卒拿著鐵鏈,犯人是自己帶來的,一定要親手帶回去,否則牢頭問起,可是要捱罵。
侍衛連連搖頭,這種人註定了一輩子只能做獄卒,這不是明擺著,能得皇上召見,開啟鐵鏈,罪也就沒了。
“去,去,回去,該幹嘛幹嘛去。”
“哎,哎。”侍衛連推帶搡,獄卒被人推到一側,餘光向下看去,側殿門口有侍衛和太監守著,這一刻似乎想到什麼,眼珠一轉,難不成郭曉走了狗屎運。
卸去鐵鏈,頓時輕鬆不少,郭曉再次進入,朱元璋返回龍椅,“郭將軍,朕有事問你,不可有任何隱瞞。”
“罪臣絕不敢隱瞞。”
“以你瞭解的林風是個什麼樣的人?”
“忠義、重情、處事果斷。”
“如果皇太孫下令,讓這個人去殺一個絲毫沒有關係的人,他會怎麼做?”
“回皇上,以罪臣瞭解的林風,除非有殺人的理由,否則,任何脅迫都無法改變這個人。”
朱元璋點頭,心裡一直想著秦王遇刺一案,證據確鑿,有秦王臨死前喊出的名字,還有當時秦王府那些人的供詞,所有矛頭完全指向林風,進而指向皇太孫朱允炆。
事情太過合理,反而讓人覺得有哪裡不對,就算為了爭位不惜殺人,為何偏偏選了一個身邊的人,就算少不更事不懂得變通,身邊那些人一個個都是老油條,絕對不會允許允炆那樣去做。
“你先回去。”
“回去?”郭曉愣了一下,此時的回去,是指哪裡,天牢還是其他地方。
“看看你的母親,朕不想你為了天下,做一個不孝之人。”
“聖上天恩。”
郭曉心中感激,跪在地上再次磕頭,朱元璋擺手,“回去吧,事情辦完之後再回太平府,那裡的百姓還有你的兵將需要你。”
第四百八十二章轉機(下)
郭曉離開,朱元璋長出一口氣,如何處置這個人,始終沒有下定決心,直到派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