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1 / 4)

小說:血衣衛 作者:上訪不如上網

“屬下遵命。”

晉王眉頭深鎖,手指在桌案上輕輕點選,腦海中快速出現幾個可行辦法,一一推敲,想要調走林風,一定要有無法解決的事發生,發生的地方,最好離秦王封地越近越好。

第四百五十四章從一把劍說起

明初時,朱元璋為了鞏固政權,將已經成年的兒子分封各地為王,秦王封地在西安,率兵鎮守陝西,當時大明王朝面臨北方殘餘蒙元勢力的威脅,所以,駐守北方的諸王便擔負起了保衛邊疆的重任。

西安的秦王朱樉、太原的晉王朱棡,北平的朱棣,加上大寧的寧王等人,構成大明邊地無法逾越屏障。

不表京城晉王,單說秦王,賭氣回到封地,再也沒有人約束,整日聲色酒肉,每天喝得酩酊大醉,身邊女人不斷,身邊的臣子清楚秦王脾氣不敢勸阻。

不少人偷偷離開,跟著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前途可言,只剩下一些舊部,看著整日沉淪秦王連連搖頭。

要說秦王呆的地方也算是風水寶地,西安城經歷數代在此建都,古代建設都城極為講究,首先是地理位置要好,四面發達,交通便利,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第二是風水,古代人對這方面極為看重,所謂風水也就是龍氣,西安可以歷經數代皇朝,可以看出必然是龍氣聚集之地。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營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於此。又命子姬發(周武王)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後者為政治中心,前者為宗教、文化中心,合稱“宗周”,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以豐鎬為都,為西安作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標誌著中國奴隸制社會進入鼎盛時期。公元前841年,鎬京“國人暴動”是中國歷史是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暴動驅逐國王事件。

都城咸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秦的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臺宮(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廉頗藺相如,秦王坐章臺。秦代宮殿佈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佈局。秦咸陽城地跨渭河南北。

漢時改名長安,長治久安之意,唐時進一步發展,秦王坐擁此地,手中兵馬人數上要在晉王、燕王等人之上,可惜大多沒有經歷戰場歷練,自身戰鬥力有限,前文說過,戰鬥力最強的要數寧王手下朵顏三衛,燕王的人馬經久戰事同樣厲害,相比而言,留守京城的部隊,人數雖多,幾乎沒有仗可打。

朱允炆批閱好的奏摺規規矩矩放在桌案之上,朱元璋逐一翻看連連點頭,每一件恰到好處,其中有幾件無法確認,暫時放在一旁,多半是想詢問過後再做定奪。

其中一份奏摺吸引朱元璋眼球,拿到近前,上面所寫內容與國事、政事無關,朱允炆同樣沒有批覆,究竟是什麼事能夠讓朱元璋的眼睛落在上面遲遲不肯離開,臉上神情同樣變得越發奇怪。

“宮裡的大臣還有誰在?”

隨侍太監忙道:“回皇上,皇太孫剛剛離開,兵部侍郎齊大人,太子府總統領林大人應該都在。”

“立刻傳來。”

“是。”

隨侍太監不敢耽擱,朱允炆一行人收拾利索,邊說邊走,處理政務方面齊泰在行,不過數日,齊泰在太子府地位除了林風之外無人能及。

接近年關,整個京城燈籠高掛一片熱鬧,皇宮裡同樣披上紅裝,朱元璋例行節儉之風,節儉歸節儉,該有的還是要有,這樣做無非是圖個喜慶。

“皇太孫,留步。”

隨侍太監通知宮裡侍衛,侍衛腳下速度更快,終於在接近皇城門口位置追上朱允炆三人。

“皇太孫,後面有人在喊。”

三人身形停住,過了一會才看到人影,當時距離應該很遠,不可否認,林風的耳力確實在普通人之上。

“皇太孫,皇上傳三位立刻入宮。”

“走。”

三人快速返回,再次見到朱元璋,天近三更,這位老皇帝依然盯著眼前奏摺,聽見腳步聲接近方才緩緩放下。

三人施禮,朱允炆施禮上前,“皇祖父,有什麼需要孫兒去辦?”

“是林風。”

林風抬頭,朱元璋同樣看著自己,“請皇上吩咐,林風必然竭盡全力。”

“替朕找回一樣東西,”朱元璋神色凝重,可以看出那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