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其中帶著一絲恭維。
“幸運而已,說來驚險。”
“裡面說話。”
朱允炆拉住林風,隨著林風出現,此時的難題迎刃而解,張天宇跟在身後,唐牛手臂伸出攔住去路,“張大人,怕是不方便!”
張天宇呵呵一笑,“唐兄弟誤會,只是要從這裡回去而已,並無他意。”
唐牛手臂落下,看著張天宇從面前過去,轉向另外一條小路,那裡確實去侍衛營最近的一條通路。
“唐大哥,都是在太子府當差,還是算了。”小何上前,從唐牛的眼神中已經看懂,兩人之間明顯帶有幾分敵意。
“這小子一看就不是什麼好東西。”唐牛聲音放低,就算是這樣,剛剛走出去不遠的張天宇還是可以聽到。
整個人轉過,拳頭嘎嘣、嘎嘣直響,眼神隨之一變,“林風,唐牛,你們這些人,總有一天會栽在我的手裡,到時候跪在我的面前求饒。”
林風簡單將經過說了一遍,山洞內香豔一幕只是用養傷代替,聽到太平府府令襲擊不成反被林風所殺,齊泰不由得嘆口氣,“如此貪官惡吏,該殺。”
“小王爺,太平府此時人心惶惶,縣令、知州、府令都已無人,長此下去不是辦法,當立刻入宮見皇上,將事情原委說出,也好早做安排。”
朱允炆點頭,“當日得知林大人生死未卜,本王心灰意冷,今太平府一案已有定論,天亮之後立刻入宮。”
“好。”
此時已近三更,眾人毫無睡意,對於當塗縣令的死,同樣無法找出兇手,至於那位提供幫助的邊軍將領郭曉,因為名單的緣故,同樣無法脫罪。
一夜無話,天光大亮,一行人穿戴整齊,出太子府趕奔皇城,朱元璋早早起來,批閱奏摺,多是誇讚幾位王爺如何勤政愛民,朱允炆順手合上,輕揉額頭位置,立何人為太子合適,著實讓朱元璋頭疼。
按照歷朝制度,立長為後繼之君,這是一直延續的傳統,只有長幼有別,才不會亂了倫理綱常,若是按照這個規矩,身為次子的秦王當時不二人選,知子莫若父,秦王雖勇,可惜喜歡胡鬧,短短几年,封地裡鬧出不少事。
除了秦王,剩下的晉王、燕王、都是馬皇后所出,呼聲自是最高,其他皇子之中有所提及的還有一人,十七子寧王,朱元璋一生有二十幾個兒子,整天忙於公務,很少能見這些皇子一面。
晉王不錯,有勇有謀,若立晉王就是壞了規矩,其他皇子必然不服,朱元璋最擔心的就是皇子之間為了爭奪皇位大動干戈,如何是好!
“皇上,皇孫朱允炆殿外求見。”
“哦,快傳。”朱元璋放下手中奏摺,多半是心中對朱標的虧欠,一閉上眼睛就能看到朱標臨死前那帶著期盼的眼神,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對這位皇孫帶有一種極為特殊的情感。
朱允炆一行人殿外等候,時間不長,隨侍太監從裡面出來,“小王爺,諸位大人,請。”
太監退到一旁,朱允炆走在最前,齊泰、林風分列左右,儼然成了朱允炆左膀右臂,朱元璋坐在上面,恰好一絲陽光從後面落在朱允炆身上,不知為何,那一刻有一種錯覺,此刻,朱允炆周身金光縈繞,多半是看奏摺久了的緣故,所以眼睛才會有這種反應。
朱元璋眉頭一皺,心頭不由一喜,難道是上天給朕的提示不成,“允炆,拜見皇上。”眾人紛紛跪在地上。
“平身。”
朱允炆站起身形,朱元璋連連點頭,樣貌俊朗,氣勢不凡,溫文儒雅,確有乃父之風,要知道,朱允炆從小生在太子府,朱標對這個兒子極為重視,從小受的禮教,傳授的課業和自己當年幾乎相同。
“何時回京?”
朱允炆躬身施禮道:“回皇上,孫兒幾日前已經回到京城,因為一些緣故,並沒有立刻入宮。”
朱元璋點頭,這是朱允炆過人之處,就算有所隱瞞,遲早還是要露餡,索性說出事實,並非有意,實在是情非得已。
“辛苦了,太平府的案子查的怎麼樣?”
朱元璋語氣平和,先前有六部的人下去查了,並沒有查出什麼問題,這一次派朱允炆出去算是歷練,並沒有報太大希望。
“回皇上,允炆幸不辱命,查出地方官員私吞官糧證據。”
“真有此事。”朱元璋神色一動,原本以為自己治理的江山必然民富官清,不會出任何問題。
“這裡有賬簿兩本,書信若干,請皇上過目。”
朱允炆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