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進來。”
說來也奇,說話的是林風,那些衙役倒也聽話,手中棒子放下,書生快步走入,來到近前衝著林風等人施禮。
縣令認得,一直留在縣衙門前的窮書生,原本也是有些名氣,得了鄉試頭名,可惜一直沒得到其他機會,只能幫人寫寫書信為生。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它官員若干人。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唐伯虎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後,由巡撫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由於會試是較高一級的考試,同考官的人數比鄉試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調等官,都由較高階的官員擔任。主考官稱總裁,又稱座主或座師。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在會試後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是科舉場中的佳話。
這個書生當時中的就是鄉試第一,也就是解元,算是有些名氣,可惜一直沒有入京師考取功名。
“一個書生而已,憑什麼斷定,兇手才是女子愛的那個人,而不是陸已?”
書生拱手道:“很簡單,陸已經常在那條水上通行,而那個女子也是每天在水邊等候,正是因為這件事才有了後面的事發生,試問一個未出閣的女子,為何對一個陌生男子笑意留情?就算是看中陸已的家室還有才學,為何不上門提親,而是採用這樣的方式,依在下來看,其中必有難言之隱,如此可以肯定,女子心中所愛之人絕非陸家公子,而是一個身份、地位都不及的他人。”
書生說到這裡多半觸及痛處,不由得眉頭一皺,想想三十幾歲年紀,難免曾經為情所困,或許同樣有過類似的遭遇。
“荒謬,一切都是你的假設,根本沒有任何事實依據。”胖縣令白了書生一眼,對方才那番話明顯不滿。
林風笑道:“大人應該清楚,斷案就是大膽假設,細心查證,如果連假設的本事都不具備,如何斷案?在下以為,這位書生所言頗有道理,這正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一方面,同樣是整個案子裡面一直出現而被忽略的那個人。”
“船伕!”
兩人幾乎同時說出,一個是林風,一個是書生,不可否認,這個看似倔強的書生,不想還是斷案的好手,林風轉身對著書生點頭,不僅是林風,朱允炆、齊泰等人也是如此。
“船伕?怎麼弄出來一個船伕?”縣令伸手從一旁師爺手中搶過狀紙,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提過船伕這個人。
“大人應該記得,陸已每次都是乘船過河,而且做的都是同一條船,既然有船,當然有船伕,如此可以大膽假設,那個女子其實在岸邊看的人根本不是陌生的陸已,而是早已有了好感的船伕。”
“不可能,陸已家境頗好,又有才學,若是女子,自然是選此人,如何會看中一個沒有錢,沒有地位的船伕。”
第三百九十一章迷離案
大堂上的一番言論,縣令無形中加入分析案情的行列,畢竟其中有太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如果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或許可以用鬼怪之力來判斷,當日出現的算命人,口中提到的災難,隨著陸已的死,真的靈驗。加上墳地裡的奇怪聲音,這些都是無法解釋的地方。
“以大人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