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小說:胭脂鬥 作者:著涼

要不是刑部的人找上門來,他們不知道還要藏匿多久,推諉多久。此事,全賴臣辦事不力,臣無能,臣有罪。”

李永邦沉吟道:“舅舅起來說話吧。”

陸耀還是跪著:“不,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李永邦不動聲色,面上依舊和和氣氣的:“要說朕日理萬機,舅舅實則也忙得□□乏術。這些,朕都知道。內廷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樁樁件件壘在一起,都擱在舅舅的肩頭上。朕也想過,舅舅一個人,既要當工部尚書,還要兼任內務大臣,是否太過勞累了?可朕思來想去,身邊信得過的人只有舅舅。所以還請舅舅不要自責,往後朕還要多多仰仗舅舅呢。”說著,疏朗一笑,雲淡風輕似的,“今次的事,反正也查出了源頭,便到此為止吧。舅舅若還是過分的苛責自己,那麼朕也覺得該要自省了。”

陸耀生來一副憨厚的面孔,胖胖的臉,笑起來分外親切,開口不是鬥雞,就是遛鳥,沒幾句正兒八經的話。眼下伏地做感激涕零狀,看起來真有些滑稽。果然,在勤政殿裡又呆了一會兒,便開始和李永邦扯一些有的沒得廢話,大都是關於市井裡現今最流行什麼鳥,什麼樣的鼻菸壺款式最好,足有半個時辰,才搖晃著肥肥的身子離開。

接著,刑部的人求見。

溫同知由寶琛領著入了勤政殿,尚未開口,李永邦便問:“死掉的那兩個,仵作可曾查驗過屍首?”

溫同知道:“查過。”

他沒答怎麼死的。

溫同知混跡官場十幾載,很清楚,接下來的對話,只要李永邦不問,他便不答,這說明李永邦不想再知道的更具體細節了。他要是冒冒失失的說出來,皇帝就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了。可要是李永邦主動開口問了,那說明李永邦就算心裡明白,他也想徹底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數,不過上述兩種,不管任何哪一種,此案最終還是會由那兩個倒黴的小太監頂缸而告終。

溫同知印象中的李永邦,過分優柔,處事不夠決斷,事關他那個名義上的舅舅,他多半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孰料李永邦竟沉聲問道:“淹死的嗎?”

溫同知抿了抿唇道:“雖然是在井裡發現的,但是卻是叫人勒死後丟下水井的。”

“何以見得?”李永邦抬頭盯著溫同知。

溫同知在心中默默嘆了一聲,坦白說,這種事誰願意和皇親國戚對著幹?他要不是收到了自己女兒連夜叫人送出宮的書信,他也不願淌這趟渾水。他身在前朝,不能夠掌握女兒在後宮的實時動向,只能定期派人打探一點溫若儀的處境,不出差錯就好。哪裡想到今次差點就死在謙妃的手裡!

事情鬧得這樣大,卻沒有半點訊息漏出來。

奇就奇在這裡。

龍裔莫名沒了可比建章宮的事要大的多,結果前朝聽到的只有關於建章宮的隻字片語,謙妃滑胎的事,大家都是後知後覺。

而能夠在第一時間傳播訊息,又封鎖訊息的,除了內侍局還有誰呢?

內侍局在陸耀的手裡,他要誰生,誰就生;他要誰死,誰就能死的不明不白。好像今次兩個小太監,值房裡的認罪書一筆一劃,字跡清晰,試問有多少太監能寫那樣一筆好字?最搞笑的是,末尾還摁了手印,真是……好像就等著他們刑部上門來,把東西一收,然後向皇帝稟報,結案。

糊弄誰呢?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是替死鬼。

溫同知以為李永邦不會刨根究底,畢竟太后是一層,陸耀更是一層,不單是皇親國戚,而且都是些成了精的皇親國戚。

但是轉念一想,今次若非皇后娘娘出手,只怕自己的女兒眼下已經成了一抹遊魂。而他這個身在刑部的父親估計等收到訊息的時候,什麼都做不了了。

所以溫若儀要還皇后一個人情,解開上官明樓的困局,他思索再三,明知其中利害糾纏,還是決定接了這個燙手山芋。

但禍水東引,致使陛下對陸耀的信任降低,便意味著他們父女從此以後站在了太后的對立面,只能和皇后娘娘身處一個戰壕了,而且是堅定不移的站在皇后娘娘這邊。

溫同知清了清喉嚨道:“回稟陛下,死者頭頸處有勒痕,肺部裡也沒有浸水。顯然是斷氣之後被人扔下了水的。”

李永邦‘嗯’了一聲,其實他早也猜到,小太監的供詞漏洞百出,但繼續追查下去還是隻能揪出更多的替死鬼,想到這些,他煩悶的揉了揉眉心:“既然如此,就由你刑部出具一份公文,此事到此便作罷吧。”

溫同知低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