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2 / 4)

小說:魂斷大明 作者:生在秋天

我?此話怎說?”劉伯溫用馬鞭指了前方說:“元帥,你看!北邊燕山連綿,南邊渤海漫天,在此築起雄關,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徐達素知軍師謀略高,就問:“你想修個什麼樣的?”劉伯溫說:“這座城要比別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連城、城套城、樓對樓、樓望樓,築一座鐵壁金城。”劉伯溫又用馬鞭朝四周一指,說:“元帥,這裡既是個好戰場,又是個好居處。你看,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真是個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達一聽恍然大悟,想起軍師說“還為了你”的話。徐達連連叫好,當日回營,倆人連夜畫圖,第二天派將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動工。整整幹了一年零八個月,關城竣工。

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達、劉伯溫回來了,就問:“二位愛卿回京,城池可築成?”二人出班奏道:“託聖上洪福,可曾命名?”徐達、劉伯溫倆人一聽,都愣住了。當時降旨,只叫築城,未讓命名呀!徐達心直,剛一張嘴,只見劉伯溫跨前一步說:“臣等未敢妄動。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萬歲聖明,請恩示吧!”朱元璋一聽,把手一擺說:“好,就叫山海關!”

從朝裡回來,劉伯溫隨徐達到了徐府,對徐達說:“我不能再在朝為官了,我得走了。”徐達忙問:“幹啥去?”劉伯溫說:“我本是山野道人,還是去遊四海去吧!”徐達不解,說:“你我隨皇上南征北戰,從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關城,可謂勞苦功高,本該享榮華富貴,這麼走了,皇上知道不會奏準的。”劉伯溫說:“差矣!萬歲如讓咱共享榮華,就不會派咱倆邊塞築關城,也不會只給兩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難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築成私下命名,屬目無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屬辦事不周,這只是剛剛開始呀!”徐達大『惑』:“軍師,你是說。。。。。。”劉伯溫手一揮說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帝與臣,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東的例子還少嗎?”一席話,說得徐達目瞪口呆,半天才說:“軍師,你一走了之,我怎麼辦?”劉伯溫說:“你不能走,你要隨朝伴駕,無論何時,不要離開萬歲左右。趕你,你也不要離開。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讓他們到山海關那個地方去吧。那裡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連天,此處進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達說:“就照軍師的話做。明天,叫小兒去山海關。”正說著,闖進一員大將,姓胡名大海。他在帳外聽到了徐、劉二人談話,進屋就嚷:“元帥,我與你出生入死,馳騁疆場,如今公子要去山海關,我也打發一個孩子隨他同行吧!”話沒落音,大將常遇春又來了。劉伯溫素知眼前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常遇春也堅持打發一個孩子同去山海關。

不久,劉伯溫不辭而別,徐達按劉伯溫所言,寸步不離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開國元勳,竟都糊糊塗塗地死在慶功樓火海之中。

後來,徐達、胡大海、常遇春的三個兒子到了山海關,定居安家。這三家的後代,在山海關城裡修了徐達廟,城東北修了胡家墳,城西南修了常家墳,都立了石人石馬石牌坊。“

眾人想不到這三座功勳廟還有如此的故事,紛紛感嘆劉伯溫神機妙算的同時又不免對太祖皇帝的刻薄寡聞感到心寒。

第11卷 457章:迎敵

宋忠見眾人不答話,知曉眾人心思,微微一嘆道:“當年劉軍師如此大費周章的修建山海關靖邊樓,無非是為我大明建立一道千古屏障,如今韃子立了新的大汗後,原本四分五裂的場面登時改觀,倒成了我大明的心腹大患,近一年來韃子不斷的在我大明邊境滋擾生事,妄想復辟當年的江山,假若真給他們奪了山海關,成就了大事,得了天下,那時候我大明的數萬百姓,可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群雄本是豪爽之輩,聽宋忠如此說來,頓時人人吆喝道:“決不讓他們成事!“”我們誓死和韃子抗爭到底!“”韃子若是得了天下,我大明的子民還有活路麼,這擒王是要擒的,但在擒王之前得先打退了韃子兵再說!“群豪一時激『蕩』,人人呼喝,頓時將偌大的靖邊樓震得響徹山谷。

便在這時,一員士兵衝了過來,奔到宋忠的腳下,跪倒在地,抱拳道:“稟將軍,韃子來犯!“

群豪這時人人激動,聽聞韃子來犯,卻喜不勝收!,趙九陽罵了聲,扭過頭衝著人群道:“是條漢子的跟著我衝殺出去,讓狗日的韃子兵也見識見識我大明子弟的厲害!“說著龍『吟』劍”噹啷“一聲破空而出,人群又是一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