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嗦一大堆,總之是要朱標提防朱棣,可朱標不聽,還說“燕王事我甚恭謹”,藍玉大概也有點後悔,叮囑朱標不要說出去(密之),誰知道朱標轉頭就告訴了朱棣。
把這種私下打小報告的事對當事人講,不外乎三種可能:一是朱標多嘴多舌搬弄是非,但是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懿文太子口碑極好,都是“仁孝友愛”之類的,應該不可能;第二就是朱標故意整藍玉,可是藍玉一心為他著想,又沒得罪他,而且朱標也不像是這種背後打黑槍的人;所以就只剩下第三種可能,那就是——朱標和朱棣兩兄弟極其親密,朱標很信任這個四弟,兩人可以無話不談。
史書上還說朱棣從此恨上了藍玉,跑到朱元璋面前告狀,也是藍玉案發的一大原因,這個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有歷史學家認為,按照當時朱元璋管轄藩王的嚴格,朱棣應該不敢那麼放肆才對。
而朱棣當初就藩北平之後,按照明朝的規定,藩王不奉詔不能進jing,因此他和朱允炆見面的機會應該不多。如果他們之間有深厚的感情,一定是在朱允炆幼年時期培養的,進一步說明,當年在南京的朱棣和朱標關係應該非常密切,否則朱允炆不會有那麼多機會見到朱棣。
其實,說朱棣一直就有野心顯然不對,至少在朱標死之前,他還是很老實的。如果不是建文一上臺就迫不及待的削藩,朱棣未必會zaofan。現在很多人都以明實錄上關於朱棣有天子氣之類的記載來說明朱棣早有野心,但他們同時也認為,那些記載是編造的,這種說法顯然自相矛盾,因此我覺得不採信為好 。
此外,朱棣上臺後把建文的兒子關了起來,卻沒有虧待朱標的兒子、建文的弟弟們,三個王不過是被改封,幾個公主降為郡主,也沒把他們怎麼樣。永樂二年,朱標的幼子朱允熙還被封為甌寧王,“奉懿文太子祀”,對他哥的血脈,朱棣的態度還算不錯,至少沒有斬草除根。
我想,如果朱標沒死那麼早,順利當了皇帝,朱棣也許就會在北平老實鎮守一輩子邊關,打打蒙古,以後大概還會因為抵禦外敵,留下一代名將的威名。不過這樣的話,紫禁城沒了,永樂大典沒了,鄭和下不了西洋,安南大概平定不了,蒙古能打到什麼程度也不好說,呆在南京這個亡國之都,明朝能不能撐過五十年呢?難說。
第18卷 774章:陛下請給臣妾一個孩子
見馬氏這麼說話,朱允炆原本的怒氣方才解了些,二人方才被一干丫鬟擁入了坤寧宮乃,坤寧宮不大,走不了多久,便是皇后馬氏的寢宮。
這時,夕陽以落寞,雖是深秋,但依舊有些酷熱,窗戶徐徐吹入了夜風倒是讓朱允炆感到心頭一涼,他微微吐了口氣,夕陽的餘暉下衝著皇后馬氏嘻嘻一笑,馬氏被他一望,臉上本就十分通紅,這會兒被他略帶壞意的一笑,一張粉臉更是通紅如蘋果,身後的一干丫鬟大多是精明之人,此刻哪有知曉的道理,見二人如此神態,都抿著嘴巴一笑,便悄悄的退了出去。
偌大的寢宮之剩下朱允炆和皇后馬氏,馬氏低著頭,燈光下,馬氏死死的盯著自己的小手,一雙明月似的眸子熠熠發亮,秀美的臉龐上帶著羞澀、紅暈的笑意,一個秀美婉盈的美女,此時看來,當真的美得可以,朱允炆看在眼裡,心裡也不禁湧起了一種熱意,他輕聲走了過去,略帶羞澀的一笑。輕輕自後面環住了皇后馬氏的腰肢。“
馬氏胸中一慌,扭頭一看,見朱允炆稚嫩的臉上帶著笑意,不禁羞澀的一笑,嚶嚀一聲,將頭倚在他肩上,兩人依偎在一起,耳鬢廝磨了一番。享受了無聲地溫馨交流,窗外最末的一絲夕陽也落入了塵土,這會兒皇后馬氏才羞澀的將頭從朱允炆柔弱的肩膀上,抬起來,柔聲道:“天『色』已經很晚了,陛下……?”
朱允炆點了點頭道:“嗯,天『色』已經很晚,朕和皇后也該睡了!“
馬氏臉上一紅,跟著點了點頭,然後撫『摸』著自己的小腹,溫柔的道:“陛下今晚就給臣妾一個孩子吧?“
朱允炆微微一笑,用力了點了點頭,良久才從嘴裡吐出了一個字:“好!“
馬氏甜蜜地一笑,再次輕輕的『揉』入了朱允炆的懷抱。
燈熄了,月光朦朧透窗而入。夜鶯的歌唱聲中,朱允炆輕輕的擁著馬氏緊張的躺在穿上,馬氏有些緊張的任由朱允炆擁在懷裡,兩人並肩躺在床上,在靜謐中絮絮低語。
馬氏望著視窗那『迷』人的月『色』。甜甜地道:“ 陛下,若是臣妾有了孩子,你說叫什麼名字好呢?”
朱允炆微微一笑道:“這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