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3 / 4)

小說:魂斷大明 作者:生在秋天

張玉、譚淵二人沒料到這時還殺出一對人馬來,吃了一驚,但二人畢竟是戰場上的老手,雖下了一跳,但很快鎮定了下來,張玉率軍猛攻,一旁觀看的顧成也帶兵前來增援;南邊,譚淵等人在水中泡了許久,剛才雖殺了一番,根本就不過癮,這會兒烈酒下肚,更是個個發狂,不要命的向程濟殺來,早已準備好的三眼銃銃手頻繁發銃,專打戰馬上的騎兵。不多時,幾番輪流殺下來,程濟他們便再也支撐不住,開始大量潰逃。

面對燕王的三大戰將,南軍想逃也沒地方逃了。沒逃幾步,敗兵便來到了月漾河前。河上唯一的通道月漾橋已被譚淵派人牢牢守住。橋面本就十分狹小,無頭蒼蠅一般的南軍一時也奪不回來。燕軍的三眼銃銃手更是頻繁發銃,一時丟盔棄甲的不少。一個時辰後,戰鬥宣告結束。南軍將士非死即降,剩下的將士紛紛跳河泅渡,不過很快就被趕來的三眼銃銃手『射』死在河裡,最後真正得以逃脫的只是極少數。程濟在跑到河北岸時被譚淵迎上,幾番爭鬥,譚淵大刀『亂』舞,將他一腳踹倒在地,後面跟上的燕軍正欲抓捕,誰知,也不知他從哪兒生出那麼一股力道,猛的一掙,竟然掙脫了,這人看似仙風道骨,一派文弱書生模樣,萬萬料不到竟能掙脫兩個力大如牛的侍衛,程濟一時得以脫逃,跳上一匹駿馬,沿著月漾橋頭朝真定方向奔去。

南軍進退無路,有聽見軍師逃跑,只得四散逃生。逃不去的,不是被殺,就是投降。還有許多淹死在月漾橋水中。

張玉、譚淵、顧成大獲全勝,當下率軍回雄縣。得知大破潘忠,朱棣大喜,命人設宴款待,一干將士正欲好好大吃大喝一頓,忽聽的道衍這時走上前,朱棣和他相伴最久,見他如此神情,定是有要事相商。

當下讓張玉、朱能、朱高熙、丘福、顧成遂自己進入雄縣縣衙,此刻縣衙一片寂靜,朱棣居中而坐,目『露』喜『色』,一干將士亦是同樣,良久朱棣道:“不知軍師可有要事相商。”

道衍雙手合十,自座位上站了起來,緩緩道:“眾將軍打敗潘軍,可喜可賀,不過依老衲看,潘忠率領精兵兩萬來援雄縣,此刻莫州城定是空虛,王爺何不乘勝派兵取了莫州。一來也可奪下莫州糧草,而來奪下莫州,耿炳文護衛犄角的戰事防線三去了二,料來這會兒也坐不住,定會主動出擊,豈非王爺大幸!”

朱棣細細思索了一番,片刻方才沉聲道:“軍師妙算,當真有鬼神不測之機!如此攻佔莫州,原本最好不過了,不過本王擔心,潘忠、楊松只不過是耿炳文牽制本王的蝦兵蟹將而已,若是此刻趁機奪取莫州,我軍根基未穩,耿炳文突率大軍來攻便是如何是好?”

道衍三角眼寒光一閃,朗聲道:“王爺請放心,潘忠、楊松此乃小敵耳,何足言奇。耿炳文雖稱老將,實不知兵。今大軍在真定,聞楊松之死,潘忠之死,必不敢妄動。眾將軍不趁此時破之,更待何時!”

朱棣沒有一皺,忽然豪氣一生,猛的一拍大腿道:“軍師言之有理,就按軍師所言,夜襲莫州!“

當下命朱能、張玉親率大軍直撲四十里外的莫州城。燕王朱棣親率三百燕王府勇士為先鋒。此時莫州已知潘忠兵敗,正在一片恐慌當中。當得知燕王的大軍趁夜抵達莫州城下,昔日燕王舊部馬上倒戈,開門迎燕軍進城。其他南軍見大勢已去,紛紛卸甲投降,燕軍兵不血刃奪取莫州,南軍全軍覆沒。

第17卷 明朝三眼銃【感興趣的看】

…………………………………………………………這一章小景介紹明朝三眼銃,最近小景看了不少明朝的書,發現這個三眼銃多次出現,引起了小景的興趣,這裡免費給諸位介紹一番,就當是普及明朝的知識了!

明朝三眼銃

「三眼銃管約長一尺,銃口如鳥銃大,可容鉛彈三錢。鐵要煉熟,兩筒相包務使合縫密實,眼內大小得宜;亦 以鋼鑽稍車之,使眼內光直,出彈方準。三管攢而為一,用箍三道或只用口箍一道。眼要挨底鑽使不後坐。銃後共打一庫箍裝木柄,柄後用一鐵鑽或以鐵箍。」(來自《武備要略》,其實三眼銃的製造除了材料不是精鐵外,幾乎與鳥銃的造法一樣。)

《神器譜》的鳥銃製作方法: 一、播筒雙層交錯,岔口捲成者為上。若鐵不淨,內有重皮,反不如單播。全要岔將合未合之時,用鐵去鐵上灰滓,自然合成一家。筒成丘住一眼,以滾水灌人腹中,看有隙漏處,再加煮火。 (雙層銃管。先造兩個大小鐵棒,各卷一條長鐵皮打成鐵管,然後細管套進粗管裡。內外管子的豎接縫是在反方向,安全『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