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3 / 4)

小說:魂斷大明 作者:生在秋天

武林年輕弟子直搖頭,朱能瞧得好笑,心道:“這幫武林弟子,也配英雄,就這份熊樣,只怕還上不得陣就嚇趴下了!”眾人跟他這般心思,紛紛一陣嬉笑,心情頓時舒暢不少。沿途遇到不少少林武當弟子,但一個逍遙谷的弟子一個沒見,蕭琴心道:“如今自己投靠了燕王府,師傅若是知道指不定氣得半死,沒見到師兄師弟們也好!”

傍晚時分,來到了燕王府,北平是連通門古的重要都城,軍事位置極為重要,正是如此,這座元朝古都也顯得極為繁華,朱能跟在一干武林人士身後穿越城鎮,又行了十餘里路便見燕王府雄偉的屹立在數丈外,眾人相視已忘便急匆匆的朝燕王府幹了過去。

六月正是北平最熱的時候,眼下正是黃昏,被炎日炙烤了一整天的北平城變得稍微涼快一些。北平城內大街小巷人滿為患,人們大都從自家房屋裡走了出來,期盼著黑夜早些來臨,好早入進入睡夢中,便在這時,城南的一扇大門“咿呀”的一聲,被兩個守衛計程車兵吃力的開啟了,跟著門外傳來一陣有遠及近的馬蹄之聲。正在遊『蕩』的人群被這車輪聲驚動了過來,就在群眾扭動臉頰之時,一輛馬車已在數匹駿馬的拉扯下穿過城門飛馳而出,只在滿是塵沙的黃土路上留下了一片凌『亂』的馬蹄印和兩道平行的車輪印。

“看,剛才過去的不是燕王的馬車麼?”城門外的謝貴的大帳外,一個小兵驚異的衝著身後眾位士兵驚叫道。

“你是不是眼花了,眼下天下武林擒王,又有我等大軍團團圍住,燕王那裡還幹出來啊,我看你是八成看花了眼吧?”一名小旗服飾的軍校立刻駁道。

“就是,我看你啊,八成是看花了眼,燕王的車能是這樣嗎?你瞧那馬車,普普通通根本就不像是一個王爺的馬車嗎?”另一名穿著一副卒字服飾的小兵也『插』言道。

“呵呵,瞧你說得好像是那麼回事兒,那你說說,王爺的馬車該是個什麼樣子的?“原先的那小兵抓著後來的一個小兵的語病,反問道。

“這個……這個……?“後來的小兵沒見過王爺的馬車,剛才瞧那輛馬車普普通通,方才這麼隨口一說,沒想到被眼前的這個小兵反問了一句,一時答不上,神『色』頗為尷尬。

“王爺的馬車嗎?以我看應該是這樣的,珍珠一般的珠板、紅漆輪輻,車身裝飾精良,且有寬闊的象輅!“

“嗯……嗯……對了還應該有數百名護衛擁護嗎?這才是王爺的馬車嗎?“另一個小兵有些得意的自顧自說,正想同伴讚揚兩句,忽聽得後來的那個士兵冷哼了聲,道:”數百名護衛擁護呢?難道你望了太祖的禮儀秩序!“

後來的那笑小兵話音一落,剛才還滿臉得意的小兵,登時滿臉通紅。

這一難怪,誰讓他忘了朱元璋定的禮儀秩序呢。在明朝朱元璋是個十分注重禮儀秩序的人,自他登上帝位後,並不以此為滿足,緊接著又部署制定一整套的禮儀制度,洪武二年八月,明太祖以“國家創業之初,禮制未備”為由,敕中書省傳令全國各地舉薦“素志高潔、博通古今、練達時宜之士年四十以上者,禮送至京,參考古今制度以定一代之典”。於是,“儒士徐一夔、梁寅、劉於、周子諒、胡行簡、劉餘弼、董彝、蔡深、滕公琰至京”入局參修禮書。當時恰逢《元史》館第一次散局,被徵入史局的新淦名儒曾魯“將乞身還山”,在宋濂等人的舉薦下,明太祖“因命與諸儒同纂修”禮書。到洪武三年)九月,禮書修成,明太祖賜名曰《大明集禮》。同時,“授曾魯、徐一夔、周子諒、董彝以官,惟梁寅等六人以疾賜還鄉里,俱賞賜有差”。在他的治理之下,無論建築、服飾、儀仗,各個方面輕易沒有敢僭越的,雖是如此,敢予僭越的也不是沒有,有那麼幾個,大將軍藍玉,恃功驕縱,又多蓄莊奴、假子,恣意橫暴,奪佔民田飛揚跋扈,囂張不可一世,打跑脫古思貼木兒之後,居然睡了他的王妃,壞了朱元璋羈絆蒙古貴族的拉攏政策;回師夜經喜峰關,因守關吏未及時開門,竟縱兵毀關而入,如此種種不法,太祖豈能容忍,雖然他一直很欣賞藍玉的將才,最後還是被他給砍了頭顱。

如今的大明國內,可沒有人敢僭越禮制的,這一車只有三個人,就算一人一半護衛,能有這麼多人拱衛,擺出如此儀仗的,也必是親王一等的王公貴族。車上的三人正是朱棣、朱高熙、朱高燧父子三人,這三人自是沒有注意到車外的這些門卒,此時的他們,正為即將到來的驚變憂心不已。

小景查了好久,才查到有關朱元璋在禮儀方面的文字,附註如下,希望各位書友們也能瞭解一反,不是湊字數,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