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遷至其都。盤庚定都於殷後,九鼎遷移至此。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雒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太廟之中。(墨子·耕注: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 東周開始後,周朝王室衰落,各諸侯開始覬覦王權。周定王時,楚莊王首次“問鼎之輕重”,被周大夫王孫滿駁回。後楚靈王一度也動心問鼎,因國內發生叛『亂』,未果。
秦惠王時,張儀制定策略,希望能奪得九鼎以號令諸侯,楚頃襄王、齊國國王亦希望爭奪寶鼎。周赧王周旋於兩國以及魏國、韓國之間,令其相互制約,得保九鼎不失。
歷史記載
九鼎,作為我國文明時代入口處的一塊里程碑,已經遺失了2000多年,它們能否突然破土而出呢?這是人們經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我國古代青銅工藝高度發達,傳下了許多稀世之寶。然而就歷史價值而言,卻沒有一件比得上夏朝的九鼎。後人將爭奪政權稱為“定鼎”,就是因為三代以來,九鼎一直被視為王權象徵的緣故。關於鑄造九鼎,《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後開(啟)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