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殤這首樂曲即將結束,它委婉的音調在說,從楚國崛起的霸王,他顛覆了強盛的帝國,將黑色的帝國埋葬並推入地獄……
怒吼的霸王,他一度站在了權力的最頂點,手掌重兵傲視天下,自傲的性格是霸王的弱點,他不懂收斂,連續地得罪友軍,漸漸被強敵包圍。而在這時,一個原本讓霸王瞧不起的無賴偷偷地發出了挑戰,霸王一次又一次地擊敗挑戰者,挑戰者屢敗屢戰,推翻強盛帝國的霸王走向衰弱,挑戰者站在皇城狂笑!
有人在昭告天下:現在是劉氏皇朝當政,天下是劉氏皇朝的天下!
彈奏古箏的素手橫掃而過,秦殤的尾音劇烈無比,像極燃燒的戰火平息,世界陷入了無聲,無聲既是毀滅,帝國從此不在……
劉徹的視線轉移到林斌身上,他重新邁出了步伐,堅定而且自信地踏上涼亭。
刀被鞘包裹,鞘擋在韓嫣、郭解、穆旦等人前面,持刀的霜咧嘴在搖頭,那是說:你們站在這裡別動。
林斌緩緩地轉身,他無聲地注視特別的少年,足有三分鐘才指向旁邊的座椅:“請坐!”
劉徹邁著輕鬆的步伐,他坐下去伸展雙腿,有點奇怪地改變姿勢看著屁股下面有四條腿的椅子,“真不錯!”,說著將背靠在座椅上,他在笑,笑容和諧,笑得無害。
“你很特別。”
“閣下亦是無位元別。”
“呵呵。”
“如何?林侯不問在下來意?”
“不急!特使剛到,茶水還沒飲上一盞,飲罷借地勢瞧瞧西林風光,等待想談,我倆再談。”
皇與王,他們對視而笑,兩人都笑得很無害……
第一第二百七十六章:無意之間……
些人,一席話,他們還沒有開始談就在試探對方,試以不必借語言來完成目的,很多時候只需要觀察一個眼神,一閃而過的表情,從細微的方面就能察覺出對方內心的想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林斌和劉徹並排而立,他們藉由地勢在遙望遠處的烏穆草原,他們看的很入神,誰也不願意首先說出哪怕是一個字。
視野的寬闊總是能讓人看的心曠神怡,男人的心胸是否廣闊存在許多因素,最為重要的因素正是男人的眼界是否夠遠、夠寬。我們可以把眼界簡單地解釋為對局勢的瞭解、對周邊事態的關注和理解。
站的高看得遠是千古不變的旋律,而某些人由於站得太高會忽視一些底層不曾去注意過的東西,如此一來也就少了一些根基,恰恰被忽視的那些對人來說卻是最重要的,所以每個人的心路旅程也就都不同,對事情的理解也就不同。
林斌遙望大草原心裡在想什麼?他會想:該怎麼做?或者做得更好一些才能爭取更多的時間發展?
現在的林斌不想打大規模的戰爭,他領導下的漢部正在面臨最重要的時刻,目前各國都在交戰,漢部周邊也不平靜,甚至說漢部目前也在和衛氏朝鮮交戰,然而漢部需要時間來自我昇華,一邊交戰一邊提升本部的文化素質和人民素養。
漢部需要邁過目前這道坎,邁過去了的漢部不再只是一個軍事強國。還將是一個文化和人民底緒強悍地國家。
如果想從沉澱提煉精華,那麼林斌就一如既往地需要時間,時間一直都是敵人,對林斌來說也不例外,只不過是林斌比較迫切一些。
樂手又在開始彈奏,這一次彈奏的樂曲不是中原人所熟悉的語調,那名粗獷的樂手拉著胡琴,用著低沉的聲線哼合。語言是漢語。聽上去是那麼的和諧。
劉徹感慨了。原來塞外是如此的美麗,美得讓人無法拒絕。
觀賞美的事物是人地天性,佔有美麗地事物從來也都是人地天性,喜歡他(她、它)那就去佔領!其實這就是所謂的人性本惡。
劉徹心裡的信念在被動搖,他是一名博學的帝王,從小學習百家,著重學習包括儒家、黃老、法家、兵家在內的四種學說。他的主要老師是儒家信徒,由此也比較傾向於儒家學說。
什麼被動搖了?儒家一直都在說化外是一片不毛之地。化外是哪?指的就是中原之外地地方。正是儒家的提倡讓人覺得除了中原,其它地方都是不值得佔領的,是不是可以解釋說儒家是阻止華夏民族向外擴張的枷鎖之一?
在來到西林之前,劉徹所理解的漢部是一個連衣服都沒有的群體,漢部的人就應該身穿獸皮,拿著被淘汰的石器,擁有火種卻生吃食物……
而似乎與漢部有仇地儒家一直在製造一種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