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象徵性的對他點了點頭,他雖然知道楊國忠這樣幫他說話,一定有其目的,但眼下卻不是想這個的時候。
李滄海稍作思忖,說道:“陛下,臣說秦復是被冤枉的,並非信口雌黃,而是有證據證明。”
“什麼證據?”李隆基不悅地問道。
“羅御史等人辭官之前,將指認秦復的人證與物證線索都保留了下來,一直藏在洛陽府之中。日前,臣才將這些東西取出來,可以說,這些東西是表明秦覆被人誣陷的最為有力的證據!”李滄海拍了拍手,小五立即端著托盤走了上來。
眾人伸長脖子看去,發現托盤上放著一些紙張與幾個小物件。
“這些就是你說的證據?”李隆基眉頭緊鎖地問道。
李滄海點了點頭,他拿起記錄著人名的紙張,上呈給李隆基,說道:“回陛下,這些名單上的人,就是當年指認秦復通敵叛國之人。他們如今皆是官居要職,飛黃騰達,但十四年前,卻都是秦復手下普通校尉。這上面所記載著當年他們指認秦復的證詞,但這些證詞卻是漏洞百出。”
“他們說秦復曾向他們透露過投靠土蕃之事,又說自己知曉秦復與土蕃勾結的所有計劃,這些根本就是胡說八道。”李滄海甩了下寬大的官袍,冷笑道:“這些人皆是自其他軍種,所抽掉至邊關,時間最長者不過兩年,且都分配在邊關不同之地駐守。可以這麼說,秦復對他們並不熟悉。既然如此,秦復為何要將通敵叛國這麼重要的事情,告訴自己並不熟悉之人?如此做的話,秦復豈不是自尋死路?”
眾人紛紛點頭,覺得李滄海所說甚是有理。
任誰也不會信任一個剛調至邊關,並不熟悉之人,何況還是通敵叛國這麼大的事情。這些人平時分散各地,只怕連秦復都難以見上幾面,秦復又不是傻子,為何要將通敵叛國之事告訴他們?
“除此之外,這些人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同一個人的門生。”李滄海說道。
李隆基看著名單,他已然猜到了李滄海所說之人,頓時氣的身體微微發抖,他猛地將名單揉成一團,朝李滄海扔了過去,怒聲道:“李滄海!你好大的膽子,竟敢誣陷已逝宰相?”
皇帝一怒,眾所皆驚,群臣百姓紛紛跪成一片。
惟有李滄海,靜靜地站在原地,他不卑不亢地直視著李隆基,彎腰撿起落在腳下的名單。
“陛下怎知臣在誣陷他?”李滄海並不懼怕李隆基,反而異常冷靜。
李隆基怒道:“這些人雖說是林甫之門生,但他們之所為與林甫何干?林甫對朕、對大唐忠心耿耿。豈能容你如此詆譭?”
李滄海心中冷笑不止,對李林甫這等奸臣。都當作寶貝,難怪大唐會國勢日下。他到如今還在做著盛世繁華夢。根本想不到用不了幾年,大唐就會因他重用奸臣而變成亂世。
“陛下息怒,請讓李大人說完,若是他拿不出證據,就是真的是在誣陷李相,再定其罪名也不遲。”楊國忠眼珠子咕嚕一轉,拱手說道。
崔渙、高洛川等六部官員也紛紛附言。
李隆基臉色有些難看,他揮了揮手,道:“好。朕就給你一次機會!”
李滄海沉聲吐氣,從托盤上拿起一個小小的,形狀奇特的淡黃色虎符,說道:“此乃當年吐蕃大將送與秦復之兵符,乃是其通敵之罪證,被一直儲存至今。然而,據臣所知,吐蕃兵符乃是以純金鑄就,重量為標準的7。12錢。而這個兵符,重量僅為標準重量的一半多些。”
為了向眾人驗證自己所說,李滄海命人取來了秤,當場稱了起來。
果然。這兵符重量僅有5錢。
“李大人的意思是說,這兵符乃是偽造之物?”楊國忠捋著鬍鬚問道。
“不錯,重量的細微差別。是很難發現的。真正令我確認無疑的,是這兵符上的斑點。”李滄海說道。
眾人紛紛伸長脖子。努力朝他手中拿著的兵符看去。
然而,這兵符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這兵符。有何不妥?”楊國忠疑問道。
“可能離的較遠,大人看不清楚,若是離得近了,就會發現其中問題。”李滄海說道。
楊國忠猶豫了下,朝李隆基看去,徵求其意見。
李隆基也想知道這兵符究竟有何不妥,於是揮了揮手。
楊國忠忙走到了公堂之上,從李滄海手中接過兵符,仔細看了起來。
這一看,倒讓他在兵符上發現了一些淡綠色的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