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省,後果如何?簡單明瞭地說:“若改為小省,則一切經制,俱需更改,而籌餉攤款,尤多窒礙。”
所謂“一切經制,俱需更改”,首先是吏部籤分候補人員,江蘇便容納不了那麼多而最厲害的是:“籌餉攤款,尤多窒礙”八個字,因為朝廷若有徵斂,不管是額內正用如練兵經費等款項的籌措,或者臨時需要集資,如皇帝萬萬壽,舉行慶典,雖然早有明發上諭說一切從簡,但各省還是要被責成必須依限繳納的‘攤款’,江蘇總是高居首位,即以江蘇膏腴之區,而又為大省,怎麼樣也推託不了。如果江蘇改為小省,則前面已經說過,“因戶口之多寡,亦視幅員之廣狹”,雖為膏腴之區,無奈幅員太狹,儘可據理力爭。
其‘有關係者四’,說來亦是氣足神定:“漕運總督所委漕務人員,皆系地方官吏,又有屯政軍政與地方相附麗。定例兼管巡撫事者,所以重其事權,初不責以吏治。”
這是隱然駁斥漕運總督兼有巡撫職責之說,以下便正面談到,江寧藩司,力足以顧江北。“淮徐之去江寧,遠者僅數百里,不為鞭長莫及。而三府二州之地,特設兩道一鎮,固已控扼要區,佈置周密。其地方要政,向由藩司秉承總督,以為治理,歷久相沿,未聞有所荒脞。今之改設,似出無名。”
“‘無名’猶在其次,難在執掌許可權,有所衝突。‘若江寧辦事,悉仍舊貫,則江淮巡撫,虛懸孤寄,徒多文移稟報之煩,無裨吏治軍政之要。”
行文到此,下面這段結論,自然擲地有聲:“江蘇跨江立省,定製已久。疆宇宴安,官吏無闕。朝廷本無分省之意,江督亦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