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部分(3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你定下的五年之約,只好忍痛割愛了。不過這一次你到熱河,也不必急著回去,多和朕呆幾天,我們君臣處得夠了,朕再放你走。”

曾國藩心神jīdàng,只覺渾身發疼,卻想不出什麼話來表達心中的感動,只得原地碰了個頭,“是。”

“沈葆楨是和你一同北上的?”

“是。”

“其人才學如何?”

“沈葆楨可稱能員,他辦事細密,作風嚴峻,擅長兵法,jīng於吏治,在安慶府上,有遺愛於民。”曾國藩心中一動,把沈葆楨接到諭旨之後,神情恍惚,多有輾轉反側的話也說了出來。

皇帝聽得撲哧一笑,“把他嚇得不輕,倒是朕的錯處了。”他說,“沈葆楨之才,朕早已知之。說起來,安慶一府,對他也過於屈才了。”他忽然問道,“這一次從英國而來的各家造船廠的代表和匠役人才同赴行在了,你知道嗎?”

“臣略知一二。”

“安慶雖然有造船廠,但終於還是初初起步,很多事要靠英國人,或者其他有意在我天朝有需要的時候提供助力的西洋國家提供幫助的情況下,才能使之逐漸壯大。而在朕看來,炮船艦艇固然可以huā上大把的銀錢購買,而使之能夠航行海上的專攻人才,卻是huā錢買不來的所以朕想,要在江寧成立海事學院,大力培養我天朝自己的海上蛟龍,在有需要的時候,就是請外國教習,甚至派生員出洋學習,也是在所不惜的。總之一句話,要成為我大清海上將領的搖籃——而擔任這樣一所學校的山長之職的人才,朕想,非沈葆楨莫屬。”

曾國藩心中大喜若是真的能有這樣一天,不但圓了沈葆楨平生之志,更可以使他的大名傳之千古,萬載不滅

皇帝將他的面sè看在眼裡,忍不住一笑,向做帶引大臣之職的端華擺擺手,“你下去,帶沈葆楨進來。”

沈葆楨進殿之時,臉sè發白,他是道光二十七年的進士,和李鴻章同榜,但名次上要落後一點,散館之後,久歷外務,偶爾回到京中,也不過三節兩壽,隨班祝暇,還從來不曾近睹天顏。碰頭行禮之後,皇帝問他,“朕聽說,你這一次過來的時候,於朝廷的旨意,多有不愉之聲?”

“臣不敢。雷霆雨lù莫非君恩,臣幼承庭訓,豈有不知?”雖然曾國藩說此行絕無大礙,但近距離感受咫尺天威,還是將他嚇得不輕,乾乾的嚥了口唾沫,他說,“總是臣在任上多有劣行,致使百姓怨聲迭起,皇上處置為臣,正是聖明燭照,臣又豈敢有……不敬之心?”

“你沒有就是最好。”皇帝說道,“曾國藩是朕信重的大臣,在朕面前說了你不少好話,這一次免了你安慶知府,卻另有一份差事要jiāo給你。望你認真報效,上不負朕恩,下不枉曾國藩舉薦之德。嗯?”

“臣定當認真辦差,不負皇上所託。”

皇帝把剛才和曾國藩說的話又對他說了一遍,最後說道,“海軍學堂一事,事關百年興衰大計,這不但是因為我天朝疆圉,海岸綿長,更是為時勢所求,抵禦列洋各國,不在於我們能夠建造多少炮臺,也不在於我們擁有多少陸上虎賁之士——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這句話想來你不會不知道吧?”

不等沈葆楨說話,皇帝又道,“選用你做海軍學院的山長,並不是因為你有多少才學,你的才學或稱深厚,又豈能深得過曾國藩,高得過朕躬去嗎?選用你,是因為你並不拘泥於禮法之辨,而肯於,也善於張開眼睛看世界。朕聽人說,你在知府任上,一方面為安慶造船廠的英國技工打抱不平,幾乎殺了一個偷英國人汗衫的中國工人;另外一方面,又能夠善待弁員,從來不曾剋扣過工人的餉銀,此事可是有的?”

這兩件事都是有的,偷汗衫的事情是在去年夏天,沈葆楨以其‘太不替中國人爭臉’為由,要殺那個做賊的工人,經人苦勸,才饒過他一條xìng命,但也將其開除,方始了事;至於薪餉一事,更加是沈葆楨的得意之筆。

咸豐十年的時候,皇帝下旨,在安慶興建造船廠,全部僱請英國專家,親臨指導之外,對於弁員的薪酬,經沈葆楨一再爭取,得到了相當高的報酬,其中無技術工人每天工作時,月薪4。5到7兩;技術工人更高,冬季每天做8。5小時,chūn秋9小時,夏季10小時,月薪7到21兩——這已經是相當可觀的收入了。而且,沈葆楨從來不準任何人因為任何不合理的理由剋扣餉銀,工人每個月都能按時領取,所以工人的表現也非常出sè,到咸豐十一年年底的時候,已經初步掌握了西方的工具使用和技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