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手書的密旨,就是加蓋了這可印章的,可以算作是皇帝的sī人印信。“楊三?拿這方印,到宗人府去,傳肅順來見朕。”
“喳。”
皇帝久病初醒,身子沉重無比,眼睛在皇后和奕等人臉上掃過,勉強笑了一下,“可有什麼緊急事情?若是沒有的話,先都下去吧。”
奕抬頭和皇帝的目光碰觸,瑟縮的都低下頭去,“是。”
皇帝看出來了,又叫住了他,“老六,可是有事?有什麼事就說吧。”
奕無可奈何,對皇后惡狠狠的眼神視若不見,低頭奏答,“非是臣弟等要以國政之事上煩聖憂,只是,三天前有屬國琉球王子尚健並正使、紫巾官向國垣、曾謨為副使,前來京中,向我天朝乞援。為祝明治天皇親政。日本bī迫琉球朝賀天皇。理由是說,‘琉球兩屬狀態;自中世紀以來;因襲已久;難於遽加改革;以至因循至於今日’。中山王尚溫無奈,請我大清以宗主之國為尊,行文日本,中止其事。”
皇帝枯坐片刻,鼻子堵塞嚴重,頭腦都有點不靈便,但事關日本,不能不打起幾分jīng神來,用手指不停的摩挲鼻樑,讓自己舒服一點,腦中儘量思索後世所知的舊事,這方面的資料實在很少,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日本人謀奪琉球是假,探聽大清的虛實是真
就在本年,為增進貿易、互通有無,日本派使者來華,要求仿效英法等國前例,准許日本能夠得到以上國家同樣的條件,不料皇帝的態度極其堅決,軍機處幾次奏請,都鬧得灰頭土臉,甚至連日本所派的使者在中國受到總署衙mén的例有招待,給皇帝知道了之後,同樣大脾氣,將禮賓司——這一處衙mén原本是歸禮部所管,後來分出來,由總署負責——的司員也幾乎摘了烏紗帽。眾人苦勸,皇帝根本不聽,最後還是順應了他的意思,將日本人趕出中國了事。
這件事過去之後,朝臣都知道,皇帝對日本人沒有半點好感,甚至可以說是刻骨痛恨,只是,這份恨意從何而來,卻是無人知曉的。因此,這一次奏請之事,在奕實在是捏一把冷汗,他倒不是怕皇帝會對自己怒,而是擔心他身體還沒有痊癒,一旦怒,於自己的身子骨不利。
還好,皇帝並沒有惱怒,手捏鼻樑,沉yín良久,“這個琉球……似乎是從前明朱洪武開始,就是中國的屬國的?是不是?誰知道這其中的淵源?”
這是不消說的,皇帝當年在上書房讀書的時候,這一部分的內容也經杜受田、卓秉恬等人詳細解說過,怎麼又問起了?許乃釗碰頭答說,“皇上說的是,琉球自古以來,便是大清屬國。若論及淵源,可上溯到洪武五年,禮部尚書楊載奉朱元璋之命出使琉球;中山王察度開始對明朝稱臣;並且派遣弟弟期泰隨楊載來華;上表稱臣;嚮明朝貢方物。此後每年或者隔年必定遣使來朝貢。其時琉球山南、山北和中山三王互相爭鬥;明朝政fǔ敕令他們息爭;並分封三王。等中山王統一琉球各島後;封察度為琉球王。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又賜閩人善cào舟者三十六姓與琉球。前明永樂五年,琉球王以尚思紹名義派遣使節朝貢;之後琉球王就一直使用“尚”姓。”
“我大清先主入住中原,聖祖仁皇帝和高宗純皇帝兩朝,曾分別賜印給琉球王;表示繼續承認琉球的屬國地位。中山王尚溫於咸豐五年至咸豐九年間;分別與美國、法國以及荷蘭簽訂了通商條約;琉球國在條約文字中使用的都是“咸豐”年號。而往來信函公文之中,從來有宗藩之言。咸豐八年,為法國請求通商,中山王不能決,派使者到京,遞求援信;信中所言,臣尚能依稀記得,‘……溯查敝國前明洪武五年隸入版圖;至天朝定鼎之初;先孝順,納款輸誠,疊méng聖世懷柔,有加無已,恪遵《大清會典》,間歲一貢,罔敢衍期。’”
“凡此種種,可見琉球於我大清,分屬君臣,乃是數百年因襲而下,不可為地處海洋,距離日本較大清為近,便有什麼兩屬之說。”
許乃釗一面說,皇帝一面頻頻點頭,“嗯說,“那,以你們所見,日本人何以會提出這樣荒唐的言說?”
“臣等以為,日本不過蕞爾小國,如今不知尊卑,而提出如此非禮所請,我大清正該順應屬國所請,嚴正告誡,使其知曉琉球乃我大清番邦之地,非他國可染指之地。”奕說道,“更有一節,日本人提出,‘琉球兩屬狀態;自中世紀以來;因襲已久’之論,更是要我大清明正立場,予以痛辯的。”
他左右看看,很顯然,這番話是軍機處詢謀僉同之聲,這讓皇帝感覺非常失望,不是為這些人的態度不對,而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