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部分(1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禍事呢想了想,轉而言道,“臣以為,黃某人以七十萬兩銀子,所換來的參事職銜,不過微末之流,皇上……”

“你是想說,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嗎?”皇帝冷笑著搖搖頭,“這話可就錯了。”

同龢不敢反駁,躬身行禮,“臣請皇上天語教誨。”

皇帝卻不忙著解釋,話題一轉,說到另外一件事上,“朕在駕幸熱河的路上,得戶部奏稿,咸豐十一年各省解部的銀子,已經逐一到達京中,你們猜猜,總數有多少?”

“這,奴才略有所聞,在一萬萬五千萬兩上下。”

“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數字了。”他說,“你們想想,各省的稅銀,有億萬上下,這一來可以看出我天朝國用日足,而百姓安康樂業,家家戶戶多有收益,也是可以想見的。”他用力一擺手,制止了眾人將yù出口的拍馬的廢話,神sè轉為凝重的說道,“常人富而求貴,這是不變之理。於是,便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今日不提,將來的歲月中,如同黃世仁這般家產富有,吃穿不愁的商賈,意圖以捐貲之道,為進身之階,甚至想在廟堂上換取一分建言之機,朝廷該怎麼辦呢?”

他說,“只憑朝廷的封堵,怕未必是長久之策,以朕想來,咸豐年間,尚不虞及此,但後世之君,又當如何?你們以為呢?”

許乃釗斟酌了一番,說道,“臣以為,於今之世,國mén開啟,允准各國商人,到大清經營商貿往來,百姓得利,感戴天恩之外,更多有從外洋之國,學習各種西洋治國安邦之法者,若說只是靠封堵,斷非良法,但我大清承襲而下,治國之道,遠勝列國,旁的不提,只是各省生員學而有成,進身廟堂,便絕非各國所能相比。故而臣以為,只要天朝子民,能夠切實體行,則聖慮所及,未為憂愁也。”

“你這番話不能說不對,最起碼,在當今之世,不能說不對,但百十年之後呢?你們知道未來會是一番如何的景緻?學而優則仕的話,本是用諸四海而皆準的聖人之言,但朕所憂慮的,不僅於此,而是萬世之下,就如同當年肅順促請,在天下各省行以厘金之制時,朕和你們說過的那個小故事一樣。百姓拿錢出來,捐助國用,為銀錢是否應用得當,適宜百姓捐貲初衷,而不會為為人君父者做虛靡耗費之途,又有誰能知道?即便知道了,難道以一介商賈,還能干預後世之君的行事之法嗎?”他的問題非常犀利,把軍機處的幾個人都給問楞了,“若是給人家知道了,日後再不肯主動遵守國法,行樂捐之事,到那時,又當如何?難道還有人能夠管得住皇帝嗎?”

“這,請恕臣說一句大不敬的話,凡此種種,只有後世為君父者,多行聖人之言……”

“這是空話”皇帝大聲說道,“便稱朕躬,不敢說如何步武先賢,但從登基之日起,便立下洪誓,要使萬民安康,天下大治。數載之下,國家略有豐盈之景,不是也有順應內務府所請,在圓明園中大興土木之功的嗎?”

當年之事,是肅順一手促成,聽他這樣說話,嚇了一跳,趕忙進言,“皇上富有四海,而在圓明園中修葺幾處景觀,也是為使先皇苦心所建,不至為風雨凋零的聖舉,皇上所言虛靡之行的話,奴才不敢苟同。”

第103節財政預算(2)

第103節財政預算(2)

皇帝不理他,又再說道,“朕是如此,後世不及朕的不肖子孫,恐怕……嘿嘿這等事啊,若是拿不出一份正經的決策,可是不行呢所以朕想,閻敬銘?”

“臣在”

“今年之內,你會同戶部差員,擬定一份國家日常用度預算方案來。”這件事在皇帝心中留存已經不是一天了,今天不過是適逢機會,宣之於口罷了,看眾人一臉mí糊,他簡單的解釋了幾句,“所謂預算方案,簡單的說,就是要把國家用度,甚至包括內府所用之數,提前做出一份大綱計劃來。其中舉凡百官俸米,軍中用度等項,大約都是一個固定的數字……你們不明白?”

他搖搖頭,思忖了片刻,“是這樣的。比如說吧,軍機處的文祥、許乃釗、閻敬銘、趙光等人,一年的俸祿銀子加在一起,總在十萬兩上下,京中各部官員的俸祿銀子加在一起,在二十萬兩上下,這樣一算,就是三十萬。這筆銀子,在開年之初,就要提前劃撥出來,作為全年財政預算的一部分;其他的例如奕山、朱洪章、胡大máo等人的俸祿,軍中兵士的俸銀、軍服更換、裝備的更新、子yào的耗用,都是有案可查的費用。總之一句話,所有成例的銀子,都要用在朝廷財政預算之內。”

眾人聽得半通不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