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閎的年紀比陳孚恩少上很多,但官銜的品秩卻要高於後者,以陳孚恩四品刑部司員的身份,若不是擔著大學堂教案文材總裁官的職銜,輕易還是到不得御前的呢而如今之勢,自然是無妨的。
由禮部尚書匡源做帶引大臣,領著兩個人進到澹泊敬誠殿,跪倒行禮,上面有皇帝的聲音響起,“容閎,你這份摺子中所記述的,大多是你當年負笈海外親歷親聞所見之下的成果吧?”
“是。只恨臣當年在美國耶魯大學求學時,一心頑皮,不曾更加細緻留意,致使今日回國報效,又書到用時之憾。”容閎說道,“幸好有陳大人道學前輩,不以臣所知所會為匪夷所思之談,融會貫通,更取其精華,去其……”
他忽然遲疑了下來,哼唧了半天,不能成一句。旁邊跪著的陳孚恩和一邊侍立的匡源都不自覺的為他著急。“你是想說,糟粕吧?”等了片刻,皇帝開口說道。
“是。皇上聖明。”經過這樣一個緩衝,容閎的奏答也不好進行下去了,倉皇的碰了個頭,“今日奏陳之言,都是臣等愚鈍之見。”
“有些地方嘛,確實稱得上是愚鈍之見。便說這總辦規則吧。在其中說道,‘總辦有總理全學之權,學堂大事必關總辦,’只是這兩條,就可見其人權責之重。但偏偏是這樣重要的職銜,在你們一定的奏稿中,居然要點派給洋人?你們說說,這是不是混沌之極”
容閎嚇了一跳,當初和陳孚恩等人議定總辦章程的時候,翰林院中也有人提出,總辦一職,職分貴重,不宜交託洋人為是。陳孚恩在這件事上沒有態度,全憑容閎一言而決。而他的意見則是:大學堂終究是西學中用的典範,很多規程和制度還是依靠自己當年的記憶以及在同文館中和眾多洋教習請教之後作出的,自然也就帶有很濃重的西洋風氣,便如同總辦的人選,便是如此。這一次聽皇帝問起,容閎趕忙奏答,“臣糊塗。臣只是以為,大學堂為舶來之物,洋人比較熟悉校務。”
“洋人固然熟悉教務,但只可以教習、監督之職授之,其他的,一概要用我天朝自有之人。”
“是。皇上教訓的是,我天朝人才多有,原不必渴求外邦。皇上任用西洋教習,只是為增長生員見聞,為日後為國出力所及爾。”
皇帝點點頭,“陳孚恩這話說得不錯。學習西洋之法,只是為了增加我天朝未有之識。西洋人若說君子之道,不及我大清遠甚,但若是論及方技,朕即便不願承認,也不得不私心佩服的。”他解釋了幾句,轉而又說道,“朕這一次把你們兩個人招到行在,主旨不在此事。而是在大學堂的延伸建設上。陳孚恩,你是伺候過先皇的老人,政務純熟,以你所見,大學堂之設,可還有什麼未盡圓滿之處嗎?”
“這,臣以為,大學堂是我中華有史以來第一創舉,全仗皇上……”
“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別弄那些頌聖的話。”
孚恩碰了個釘子,不敢胡亂拍馬屁,認真答說,“臣以為,大學堂並無未至圓通處,只不過,生員入學,四年之內,課業繁重無比,怕有人有畏難之心;而且,臣以為,大學堂雖好,但卻並無承應之所。大學堂可謂一等學府,如同京中的國子監、翰林院、但若是直接讓生員進入到以上之地,恐怕力有不逮。這是因為沒有省道府縣幾級官私學堂的培養,只是這入門第一關的考試,怕就是不易透過的。”
皇帝心中叫妙陳孚恩真不愧是拔貢之才,口舌便給,實在不一般這樣的比喻打得又貼切又適當,便是自己,前幾天在和軍機處見面的時候,將此事暫時拖後,也是為了找不出一個合適的譬喻之說來,不得不爾
“嗯,你這話說得有道理,大學堂可稱第一等學府,而各地官辦、私學可以算作第二等學府——不,他們不能算作第二等,要算,也只能算第三等。至於第二等嘛,就是在各省官學的基礎上,廣招生員,入內學習,為期……”
他沉吟了一下,“仿效大學堂例,都是四年。兩兩相加,以八年為期,為我大清培養源源不斷的受最上等教育的學子,日後為國出力,你們以為呢?”
“皇上聖明。臣等也以為,若是能夠在大學堂之外,另設輔學之地,與大學堂成循序漸進之效,才是德化育人的不二良策,此政一經施行,則數載而下,除卻國子監、翰林院等儲才之所外,朝廷更憑空而得百萬良才。實在是我大清之福啊”
“旁的事情嘛,朕或者還可以容得一二日,唯有教育大計,嘿,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又如何能夠在朕這裡,遷延良久?”皇帝點頭說道,“容閎,陳孚恩,你們兩個人這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