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1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名,隨即由九提督衙先把他抓起來再說!

皇帝動怒,眾人不敢怠慢,分頭行事,首先照例是行文禮部,取來所有試卷,然後命翰林院侍講學士袁希祖,編修郭嵩燾到部,幫同辦差。

一番查詢稽核之下,三百餘份卷子中,竟然有五十份是應該訊辦查議的,其中尤其以第一百五十一名的閻鏡塘和新任刑部主事羅洪思的卷子,舛誤最多,後者的原卷中,居然有三百多個錯別字!

皇帝勃然大怒,一把抓起卷子成一團,“這樣的文章居然也能夠為柏葰取中?他是吃多了豬油,矇蔽了心智了嗎?這件事一定要從嚴辦理!”

戊午科場大案在一天之內驟然升級,皇帝親自下旨,先將本次鄉試的兩位副主考程庭桂、朱游標解職拿問,柏葰雖然暫時沒有處置,但也要隨時聽候傳訊。

第二,把平齡、閻鏡塘、羅洪思等五十三人的舉人功名全數削奪,由順天府逐一拿問到案,等到審清問明之後,再做下一步的處置。

隨著調查的展開,戊午科場大案逐漸開始變得明朗起來,首先取得突破的是羅洪思,他是廣東肇慶人,咸豐七年的時候捐納成刑部主事,但始終不曾斷了走正途,謀一個出身的念頭,到了本年鄉試,他在部中請假,入闈參加考試。

鄉試開始之前,他去拜會同鄉兵部侍郎李鶴齡,向後者請教闈中場規等項,李鶴齡叮囑他不必心慌,安心作答,同時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將一些固定的字眼嵌於文內,若是能夠分房的話,可以留心看他的文章。

羅洪思自然高興,兩個人商議了一番,決定第一場文末用‘也夫’二字;第二場文末用‘而已矣’三字;第三場文末用‘豈不惜哉’字樣;最後一場的文末用‘帝澤’二字作為字眼。

將李鶴齡緝捕到案,問訊之下奏陳說,羅洪思所言屬實,在議定字眼之後,他找到內務府滿洲鑲黃旗下的翰林院編修,名叫浦安的房考官,遞上條子,請他在闈中代為照應同鄉jiā好。

隨後又將浦安傳喚到堂,開始詢問,浦安供稱,李鶴齡所說屬實,不過自己事先並不知道託請關照的人名,口頭答應李鶴齡,只要卷子文理通順,言辭充暢,方敢上薦。(房考官薦卷的規矩詳見第二卷第十六節,不綴)。

一直到入闈之後,在中皿的卷子中看到了李鶴齡所提及的‘字眼’字樣,系恭字十二房的考生,名字不知道。念及李鶴齡託請之誼,將這篇文稿作為薦稿,行文到了公堂之上。

之後不久,主考官柏葰府中的家人靳祥來到他的房中說,主考大人以為這份卷子中舛誤甚多,現yù撤下,要他另薦一本。

浦安無可奈何,只好撒謊說,“我房中只有這一份中皿的卷子,沒有多的可以替換的卷子。”又拜託靳祥,求求老中堂,這份卷子千萬不要撤下。

於是,靳祥回去,過了幾天,回來對浦安說,“中堂大人答應下來,這份卷子不撤了。”考罷發榜,羅洪思也取中了,是在第二百五十八名。

因為有了浦安的證詞,本次鄉試的正主考柏葰也給牽連了進來,眼見牽涉的人數越來越多,官銜越來越高,翁心存心中有了畏懼之意:照這樣查下去,還不知道後面會有多少人隨之落網!不如遞牌子請見皇上,此案到此為止吧?

這話一說,周祖培大為不滿,“中堂大人,這是什麼話?我們幾個人奉旨辦差,本就應該一體大公之心,上慰皇上,下安學子。事情辦得不清不楚,焉有就此罷手的道理?”

翁心存本意是保全善類,聽周祖培態度如此激昂,無端又想起了道光三十年,陳孚恩參糾劾楊殿邦的舊事,那時候,周祖培不就是這般情緒亢奮,一心要追查到底,攻擊同僚以為自身仕途的嗎?

他雖然不怕周祖培會掉轉槍口來對付自己,但他說的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只好忍著怒氣,點頭答說,“芝翁所見甚是,本官聽從就是。”

周祖培面子掙了個十足十,也不願、不敢過多得罪,當下拱拱手,笑著說道,“不敢,中堂大人言重了。”

皇帝身在園子中,也聽說了這樣的一番紛爭,在軍機處叫起以畢的時候,單獨把翁心存留了下來,問起科場案的程序,“案子到今天,進展得如何了?”

心存把幾天來的問訊結果向皇帝做了一番奏陳,隨即說道,“浦安證詞中涉及朝中一品大員,臣以為為保全計,是不是應該……”

“不行!”皇帝斷然搖頭,“朕早就說過,掄才大典,國之大事。若是其中有了弊端,不管追究到哪一個,都要一以貫之的辦下去——這件事絕對不能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