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3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等上諭發抄,傳到京中,衛道之士大譁。這些人從來都是把煌煌天語看得特別尊嚴,從不知夾縫裡還有文章。極少數如賈禎一般看出皮裡陽秋的,也只是暗中為倭仁發愁——皇帝親下諭旨,讓他‘酌保數員’,實際上就是在難為他也讓那些對同文館之設指手畫腳的清流冷靜下來考慮考慮。

在當事人的倭仁,也是大感困擾,想不到皇上竟然竟真個把‘博採旁求’四個字看實了,轉念一想,又覺內愧,言必由衷,無怪乎皇上信以為真自己原就不該說沒有把握的話,所以此刻無法去反駁。

海內這等精於旁門之技的人才大有,不過倭仁一輩子的功夫都下在一部《尚書》上,以蒙古人之身,卻成為海內有數的理學大家,用功不可謂不勤奮,只是書讀得多了,為人便少了幾分變通和靈動——便如百姓所說的書呆子一般——又讓他到何處去尋找這等術有專攻的人才以‘保薦’?

接獲上諭,倭仁呆了半晌,把個諭旨左右看了良久,終於還是喟然一嘆,獨自坐在那裡出神:“艮翁?”

“啊,英公啊?”倭仁心中煩亂,為了表示雖遭橫逆,不改常度的養氣工夫,照平日一樣,絲毫不肯少了禮數的站起來向孫瑞珍一拱手:“請坐,請坐。”

“艮翁可還是在為皇上諭旨中的話發愁?”

“哎”倭仁長長的嘆息一聲:“天算之學,我全然不通,這等人才舉薦大事,事關朝廷用度,我又勢不能胡亂推舉……只恐有誤皇上差遣啊。”

孫瑞珍心中苦笑,倭仁頭腦僵化,竟然真的以為皇上下這樣一番諭旨是在讓他保薦人才了話不必說破,只得旁敲側擊:“六爺有意相厄,艮翁可知?”

“我也知道。前幾天恭王赴行在請見,想來,也是在皇上面前說了些什麼吧?”

“那,艮翁可有意以尚書之體,提倡天算之學?”

“我怎麼能?其勢萬萬不可”

“我也知道。大人必不屑為此,”孫瑞珍答道:“此事照正辦,大人決不可有所保舉,只說‘意中並無其人,不敢妄保’就是了。”

“不錯,不錯。”倭仁深深點頭:“就照此奏復,託你替我擬個稿子。”

孫瑞珍也不客氣,命人取過筆來,這等紙面文章,並無麻煩,草草脫稿,然後再由倭仁當夜謄清,第二天一早派折差報到行在。

摺子送得急,回來得也快,伴隨著折本回京,還有一封明發上諭,短短的一句話:“著禮部尚書倭仁在總理衙門行走。”

講道學的人,不經世務,一遇到麻煩,往往手足無措,倭仁就是其中之一,望闕謝恩之後,趕忙又派人請來孫瑞珍,商討辦法:“英公,您看?”

這件事孫瑞珍也知道了,很是覺得為難,皇上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借倭仁為同文館立威,眼下之路自然沒有旁的,只能是固辭二字,不過措辭就要更加謹慎小心,萬一惹得皇上動了真怒,事情就全無挽回餘地了。

倭仁將孫瑞珍請到府中,兩個人商議了半夜,以‘素性迂拘,恐致貽誤’為由,請辭總理衙門的差事。

話說到這個份上,求饒之意已經甚為明顯,誰知道皇上還是不肯放過,很快的,有一封上諭從熱河傳回,比起上次,措辭要嚴厲得多了:“前派禮部尚書倭仁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旋據該大學士奏懇請收回成命,復令軍機大臣傳旨,毋許固辭,本日復據倭仁奏,素性迂拘,恐致貽誤,仍請無庸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等語。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關係緊要,倭仁身為大臣,當此時事多艱,正宜竭盡心力,以副委任,豈可稍涉推諉?倭仁所奏,著毋庸議。”

對留京擔任輔弼之責的禮部尚書來說,這道上諭的措詞,已是十分嚴峻再把先前那道令倭仁酌保天算人員,擇地設館的上諭,說設同文館一事,‘不可再涉遊移’的話並在一起來看,參以近來報考同文館人數寥落這一點,明眼人都可看出,皇帝始終的饒不過倭仁,有著‘殺大臣立威’的意味在內。事情演變到了這一步,已經不是辭‘總理衙門行走’那麼單純,而是到了乞請放歸田裡的時候了

孫瑞珍心裡就是這麼在想,倭仁應該‘上表乞骸骨’,侃侃而談,以去就爭政見,才是正色立朝的古大臣之風。至於倭仁自己,不知是見不到此,還是戀位不捨,依然只想辭去‘新命’。

不過伴隨著這一道新命而來的,還有摺子中的一段話:“倭仁著接旨之後,到熱河行宮陛見。”這段話總算讓倭仁看到一點希望:能夠在皇上面前一訴衷曲,總好過現在這樣皇上不解自己苦衷的一再相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