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1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除了李慈銘,另外還有一人,便是高心燮,字碧湄,湖北省人,經由龍汝霖的引薦,也到肅府任清客,同樣由肅順親筆書寫聘書,不過高心燮和李慈銘不能相比,所以每月的脩金只有五十兩,三節另奉的致敬也只有五兩。

二人入府不久,中英交惡,皇帝御駕北返,李慈銘和高心燮也隨著到了北京,高心燮不提,李慈銘自問是由皇上親自下旨,寓居肅府的,萬萬不敢失了皇上的任人之明,故而大有一番任事之勇,往來公文案牘無不過問,弄得龍汝霖、黃錫幾個無不又恨又妒,卻也無可奈何。

肅順也覺得很為難,李慈銘入府之後,他從側面瞭解了一下,大約知道來路,也聽人說過李慈銘秉性驕傲,初進府時還有所收斂,到京之後,故態復萌,府中人除卻自己,就沒有一個人不討厭這個新來的李夫子的

不過,李慈銘倒也不是徒做狂妄,確實是胸中有物。兩國戰端驟起,廣東防線一敗塗地,幾乎是當年鎮海、舟山等地的戰事重新上演了,連龍汝霖、黃錫也有為鄉梓生恐不保而又了慌亂神色,只有李慈銘,全然不放在心上,照舊是每日一副名士派頭。藉口初到京中,想領略一番北地繁花勝景。成天不在家。

肅順問起他來,他只是說,“此事聖心之中早有默斷,非我等可妄加懸揣的。”便敷衍了過去。

一直等到聯軍掉頭北上,訊息傳來,京中人心惶惶,物價飛漲,肅順向幾個人問計,李慈銘方才說道:“學生早知英夷所圖,不再廣州一地。不過是威懾朝廷爾。如今東南可稱無恙,英人已成騎虎之勢,只有北上脅迫,希冀一戰功成,逼迫我天朝簽署城下之盟。殊不知,更是求南反北,所謀大左。依學生看來,聯軍此番北上,能落得個全身而退,就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哩”

他這樣語出驚人,更是讓龍汝霖等心中不忿,“照愛伯小兄說來,竟似是比擬三國的諸葛武侯一般,運籌帷幄了?”

“學生可不敢這樣說。不過是於往來公文,詳加疏爬之下,略有一得而已。”

“這也自然,李少兄入府以來,百凡種種,無不過問,自然有我等不可知的隱情於其中了。”自入府以來,很少說題外話的高心燮也忍不住出言譏諷起來。

肅順顧不得這幾個文人之間的暗鬥,繼續問道:“怎麼叫不幸中之大幸呢?”

“其實此事並非無端倪可循。大人請想,聯軍寇邊,若是隻在東南一地,天朝悉數敗北,朝廷這邊又是鞭長莫及,唯有徒呼奈何。一旦北上,便是舍長就短,只是這糧餉一項,就足以要了聯軍的半條性命。前數日,學生捧讀宮門抄,皇上已命賽尚阿、曾國藩、僧格林沁幾個帶兵南下山東,用意何在?”

李慈銘所得資料終究有限,能夠說出這番話來,也是多方思量之下的結果,不過也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了,高心燮、龍汝霖幾個沉默不語:這些事情以他們的才學未必見不及此,只是多日以來,總是為私情所悟,整天琢磨著蠅營狗苟,排擠同儕,忘卻本分,心下大感慚愧。

肅順回頭苦笑了一下:“一時失態,諸位見笑了。”

“大人一心為國,忠直見性,小節處偶有疏忽,想來也不當事的。更不必提皇上聖諭有言:此番貶謫,聖意更是為保全計。大人也不必效兒女之態了。”

“翰仙先生所言正是如此。”李慈銘也說,“大人入仕以來,總也難得有休憩時日,這一次正好養精蓄銳,日後皇上念及大人多年勞苦,一道旨意即可起復,屆時精神飽滿,上侍君父,正當時也。”

“英夷北上,為戰俘之事與天朝相商,我原本以為,……”他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下去。

“大人,學生倒以為,皇上命怡王過府宣旨,其中另有深意。”高心燮突然說道,“未必只可拘泥於大人之事論之。”

“哦?何出此言?”

高心燮說起話來慢吞吞的,“大人只要仔細想一想,便可知端倪。”他說,“大人,請恕學生言語唐突——大人入仕多年,蒙皇上賞識器重,各省督撫也多有孝敬,聖心未必不知,正好相反,往常時日,偶有斥責,也不過藉機敲打幾句,從無重譴。上月大人壽誕,萬藕舲以良山地契為賀,皇上也是知道的,當日也不過訓教一通,大人將地契歸還,又上摺子自呈罪責,皇上不是也沒有多說什麼嗎?今日為何又重提舊事?”

“碧湄先生這話莫不是要我捐出多年所有,以資國用?”

“斷然不會”龍汝霖和黃錫同時喝到,二人相視一笑,龍汝霖說道:“學生曾聞,當年恭親王為鐵路大工興建在即,其時府庫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