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2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一番話沒有說完就給對方駁斥了回來,想到道光年間的衝突,大清敗得灰頭土臉,李棠階不能昧著良心說話——便是他肯說,對方也完全不會認同,竟就這樣無以為繼了!

奕訢無奈的一笑,在旁邊說道:“特使先生,有一件事是我國皇帝陛下允准我向您和您的同僚事先通報的。那就是:如果這一次進京之事進展順利的話,我國皇帝不但可以下令貴國使臣,民眾進入到廣州城,而且,還可以考慮允許在北京城中成立貴國的領事館。”

麥華陀大大的愣住了。甚至都忘記了把這番話傳譯過去,還是阿利圖在一邊替他做了分內之事,這一次,伯明翰的眉毛也皺了起來,似乎不大相信似地追問了一句:“殿下,您不是在撒謊吧?”

“當然不是。兩國相交,本王奉皇命而來,又怎麼能在特使面前撒謊?”

“如果是這樣的話?”伯明翰考慮了一會兒,“請容許我安排一番,將貴國皇帝的這番盛情轉達給我國首相閣下暨女王陛下。想來,他們也一定會很欣喜的聽到這樣的好訊息的。”

第136節 親親之念

皇帝就收到了奕欣的摺子:《大沽炮臺武備不修折》。把自己在大沽炮臺所見所聞都寫在了上面,當然,這等摺子從來都是先抑後揚的文字:“……我大清兵勇久經沙場,自先皇中頁之變後,於整肅一節,深有成效,軍士士氣飽滿,訓練刻苦,技藝嫻熟,當可拱衛京師、我皇上萬無一失。有天津總兵長瑞,大沽炮臺管帶滑褚琇等將佐,秉性淳厚,年中風雨無阻,訓飭兵卒,可稱能員。”

先將天津守備誇讚了一番,接下來話題一轉,談到了正題:“奴才巡視以來,深以我朝兵備不修為憂,大沽口炮臺乃我朝海防重地,其大炮臺五座、土炮臺十二座、土壘十三座雖整修一新,然所發射之火炮,射程不過百五十步之遠,殊不能拒敵於國門之外。竊以為亟待整頓、更換,一聞外夷有蠢動跡象,立即操演,方可保無虞。……”

皇帝把這篇內容很短小的摺子看了一會兒,無奈的苦笑起來。登基一年多的時間,他越來越習慣於在處理政務時少動感情,出以冷靜的訣竅。

奕欣出京一次,尚未及和英人會商,就上了這樣一份文字理直氣壯,語句之中大張撻伐的奏章,真不知道等到他和英人見了面會不會鬧出什麼事情來?

和洋人開仗,是一件多麼非同小可的事?看奕欣文中的意思,竟是把勝利全部依託在一些武備的更換上了?

皇帝看得倦了,坐得累了,想得也煩了,放下奏摺,揉揉眼站起身來,想舒散舒散筋骨和心思。六福是一直在注視著他的動態的,這時便趕緊去絞了一把熱手巾來伺候她擦臉,接著端來了一碗燕窩粥,關切地建議:“萬歲爺,要是累的話,不如先歇一會兒?”

皇帝心中一動,走回去再一次拿起奏章,認真的看了一會兒,眼中在看,心中在想:只怕這樣的一份摺子不會是老六有心能夠想得出來的哩!嗯,一定是有人給他作出了指點。這個人是誰呢?不脫寶洌А⒗詈枵隆⒐鵒嫉缺病@釤慕孜幢丶�患按耍�還���爍�遊戎兀�輩換嶙齟瞬恢侵�隆�

正要在摺子上批示幾句,門簾挑起,內侍走進:“回萬歲爺,文華殿杜大人,戶部曾大人遞牌子進來了。”

“傳。”

杜曾二人這一次是為了山東,河南兩省‘河堤失修,堪估議價,鴆料集材,以備整治’事情來請旨的。

這兩個人一個是皇帝的老師,一個是他最看重的大臣,自然與別不同:“免了吧,起來說話,起來說話。六福,給兩位大人般杌子來。”

二人謝恩坐下,皇帝很和煦的微笑著,“你們聯名上的摺子,朕昨天就看過了,這三百六十九萬兩銀子,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每一毫釐都要用到它該用的地方。現在有那麼一些人,整天就知道慷他人之慨、慷國家之慨,對於這些朝廷撥下來的整治河堤河道的款項,花起來很是不理會它本來是用意是什麼!這一次曾國藩在摺子中提出的辦法就很不錯:除了戶部要拿出一部分,山東,河南的藩司也要拿出一部分。不能總是由朝廷出錢,弄到最後,崽賣爺田不心疼,一到河堤建好了,無人管理,無人照應,過不到幾年,又以風吹日曬,雨雪冰霜侵蝕為名,找朝廷伸手要錢。”

“皇上聖慮周遠,老臣愧不能及。只有用心辦差,讓下面的人知道聖意拳拳,皆在民生大計,想來彼等人但有天良,也不敢、不能、不會將朝廷撥付的銀子挪作他用。”

皇帝無奈的苦笑起來,若是隻靠天良,怕是天下再沒有該死之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