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之間最終勝利將會向安祿山傾斜。
中策乃繞過洛陽,以雷霆之勢進『逼』關中。只要不惜傷亡攻下潼關,長安便是安祿山的囊中之物,而這般做甚至存在可能在李隆基醉生夢死中生擒之,徹底斷送李唐朝廷反撲的可能。
下策便是步步為營圍攻東都洛陽。洛陽地處中原無險可守,又距離安祿山的發家之地甚近,幾乎沒有什麼可能作出反抗。取得洛陽後,安祿山可以有一個更為可靠的據點,可以輕易的向四周步兵。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洛陽乃大唐的東都,是長安的陪都。東都告破其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獲得的益處。
而安祿山最後竟然選擇了下策。
事實上,安祿山之所以能夠迅速的攻克洛陽,乃是因為他有整個河北道作支撐。換句話說,他已經取了天下死角的東北角!
正是有了這背後的支援,他才敢向中原腹地發起攻勢。二十萬虎狼之師合而擊之,洛陽的淪陷便在情理之中了。
眼下,李括便要作出決定,如何避開安祿山的叛軍!
從輿圖上看來,安祿山已經控制了河南道的北部和都畿道的大部。縱觀輿圖,沒有被敵軍佔據的城池中也就是唐州了。
只是這份奏報乃是斥候於七日前呈遞來的,如今這個距離許州不過一百餘里的城池可否還姓唐?
李括當然不會從山南東道繞行,那樣便是違背了皇帝陛下的命令,是抗旨不尊。如今有朱貴這個眼線待在軍中,李括可不想自找麻煩。而如果從許州取道,勢必要和安祿山叛軍發生一場惡戰,這也是他不願看到的。
時至如今,他似乎已經沒有了選擇。
唐州!唐州!
李括在這座位於淮水下游的城池上,用炭筆重重作了一個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