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不要到時候過來的人都不合年紀,那都是要被退回去的。”
眾人將這個又記在了心裡。
洶湧熱鬧了一陣的人群此時才有些開始散去。不過這也就是一會兒的功夫,等過一段時間換了一批新的路人過來,這事兒還是要從頭到尾說一遍。
最後說到天色快黑,趙成松的嗓子都快啞了,趕著在大夫回城裡之前讓他給自己開了一副潤喉的茶來吃。
招工的事兒這邊在進行,另一邊劉平南親自督導著工廠建設的事兒。
林若青手上不缺地,現在手上也不缺錢,粉黛經營到了現在,加上她原本就有的銀子,林若青手上總共有一萬一千兩銀子。
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起碼建一個能容納百人的紡織廠沒有任何問題。
紡織廠如果成功建立,和粉黛又是不一樣的賺錢法。粉黛上頭如果說靠的是核心技術,紡織廠則是林若青真的完全未曾涉足過的領域了。
當然,未涉足說的是工廠的運營和建立,如果單說繡花織布,她和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女孩子一樣,都是會的。因此在反覆看了一些文字記述和奇拉給自己的圖樣以後,林若青也漸漸摸出了一點規律來。
宋國現在的審美偏好於大氣,無論從衣服的成色以及繡花的樣式,都很講求精緻與雕琢,布料本身大多以素雅為主調。
但是異域那邊不同,他們講求熱烈奔放,像是宋國大婚時候才會穿在身上的紅袍子,他們日日都能穿。更不說一些其他宋國忌諱的顏色,他們那邊也是毫不在意的。
總結起來就是更加熱情奔放。
紡織廠的選址距離別院和庵堂都不遠,建立好以後都是步行就能到的距離。既然要做,林若青就像認真做好。因此這一陣子她乾脆住到了別院這邊來,親自參與到了廠房的建設之中。
宋國這個時候還沒有大型的工廠,多的是像粉黛一樣的作坊。工人可能十幾二十人便也就差不多了。若是要說起來,粉黛還算是大的作坊了,現在隨著業務的擴充套件已經到了五六十人的規模。
不過紡織廠這一塊,林若青的規劃就不能只侷限在五六十人了。即便是現在不能馬上建成一個幾百上千人的大廠,但是在選址與規劃的時候,林若青還是將這些都考慮了進去。
生意麼,當然是要本著成功的去的,誰都不想失敗了。
為此林若青還特意在前月又往邊境去的陳家商隊裡,讓人給奇拉帶了信,並且給了一塊布料的樣品,並且告訴他這邊的成品可能要比預計時間稍稍晚上一些,如果奇拉想要那就依照原計劃做下去,如果奇拉不想要了,那她會另尋買主。
畢竟約定時間裡林若青現在無法給奇拉貨物。
奇拉那邊的訊息一時半會兒回不過來,林若青能做的只能是等待,於是還是要專注在工廠這一塊事兒上。
現在可以先打下木樁子不建,但是區域一定要先規劃出來,這樣的話以後再有擴張的機會也省得手忙腳亂了。
不過在這規劃的過程中,還是有不少老師傅覺得不解。
“怎麼還有專門給人蓋房子讓人睡覺的地方?”食堂用來吃飯這也就罷了,專門蓋一片房子給女工們住,這在宋朝算是聞所未聞了。
加上招工時候說的那些條件,有不少老師傅都開玩笑說:“我都想讓我們家丫頭過來試試了。”
劉平南聞言笑道:“怎麼不能?到時候咱們這兒每逢初一十五還會讓先生回來上課,教人認字呢。”
賺錢和掃盲當然是要一起進行的,這都是林若青的意思。
請一個教書先生的價錢對於林若青來說九牛一毛,可是它可能給那些過來做工女孩子人生帶去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這之中的許多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庵堂在十五的時候發出去的招工事情,在五月初一就迎來了不少面試者。
馬氏是個會織布的,也懂得很多,不過還是比不上劉嬤嬤。劉嬤嬤當年織布繡花都是一把好手,繡花更是曉得很多將近失傳的針法與花樣。
且劉嬤嬤看人也準,她主持招工林若青也能放心很多。
五月初一一早,劉嬤嬤就在陳家馬車護送下到了庵堂。
馬氏對劉平南這個姐夫很看重,對劉嬤嬤自然也是。她早早就在外頭迎接,噓寒問暖。
劉嬤嬤也曉得親戚之間的事兒,還專門給馬氏的兩個孩子帶了東西來。又和馬氏在一起話了一會兒家常。
“你那婆婆是個糊塗人,好在你男人不糊塗,現在既然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