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看他。
許雙婉掙扎了兩下,見他拘著她不許動,她也就不動了。
她心道,他也是會傷心難過的,也有虛弱不堪承受的時候,她要是不陪著他,沒人懂他,沒人會在他難受的時候守著他不走,到時候他多可憐啊。
她心悅他,光想想就受不了了,又哪真捨得。
**
這年分外寒冷,大年三十那日,京城下了一場大雪,好在過年的喜慶沖淡了幾分寒意……
歸德侯府從初一開始,就陸續有人上門拜年,來的大多是剛升晉為官員不久的青年才俊。
去年左相大人出手,京城各大衙門中眾多的位置都被他們填滿了,他們這些人,皆多是空有一身才華,卻無銀錢打點出門路的寒門書生,更有甚者,是羞於打點的青年才俊,但左相不拘一格錄人才,根據他們所長,讓他們坐在了此前需大筆銀子打點才能坐到官位上,這些人對這位左相大人無以為報,平時也見不到,但過年了,知道歸德侯府開門迎客,他們三三兩兩約著上侯府來給宣相大人拜年來了。
京中其實現在沒好過多少,甚至因為各地相降而起的紛亂,前往北方的商客少了許多,京中比往年要冷清兩分,但奇怪地,百姓的心比以往每一年都要平,他們不再對著京中豪門貴族的奢恥鋪張如數家珍,而是說起了聖上對昭州的安撫,對柳州的補救,說起了聖上減免稅收,連給先帝殯葬的錢都省下去治天下,他一天一頓飯只六個菜,為免養妃子太費錢只娶一個皇后為其操持家事傳宗接代的事來……
知道聖上也跟他們一樣,也得節拘著精打細算過日子,以往豔羨京中諸多豪門權貴滔天富貴的老百姓們心裡踏實多了。
這一個聖上,他上來沒有搜刮民脂民膏,而是把該放的都放了,該給百姓減輕的負擔也減輕了,京中百姓就是這日子沒比以前好過,但怨言卻少了,有那埋怨的,被人聽到了,也會被人說兩句眼裡沒天下,沒國家。
大韋現在就在難的時候,他們天子腳下的百姓,已經比各地的百姓要過得好多了,這點難處都不體諒下聖上,體諒下大韋,也太不應該了。
百姓是最好安撫的,有點希望,他們就能覺得這日子能過下,能忍的都忍了,不該他們體諒的也都體諒了下來。
而大韋京中的官員,新上來的官員也很難得的同心同德,宣仲安別具一格錄人才,這些人也很感恩左相大人對他們的重用厚待,手腳極為乾淨,做事也很能幹耐心,對百姓也比以往那些官員和善多了,可以說,京中百姓對聖上的尊敬崇拜,對朝廷天下的支援與理解,大多皆來自於這些小官員們對他們的態度和辦事的手法。
以往要花銀子花很久的時間才有辦妥的事,到盡職盡忠的小官員們手中,不需花費什麼銀兩,事情會盡快地辦下來,這從沒有出現過的事,讓老百姓嘖嘖稱奇,更是異常高興和興奮——他們一生,就沒見過幾個把老百姓當人看的官員,哪怕他們的官再小,做的是人事,在他們心裡也是跟最大的大官無異了。
京中在他們的手裡,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許多。這些,在上位的大臣們是感覺不到的,即便是感覺到了一點的,也不以為然,這個國家從來不是百姓的,是他們的,百姓如果不是百姓,不當順民,有的是辦法子處絕了他們,他們沒把這些在他們眼裡如螻蟻豬狗無異的百姓放在心上當一回事。
但宣仲安是知道的,最明顯的是,他的轎子要是路過百姓居處,會有人跟他的長隨侍衛打招呼,朝轎中的他問候,原因是那些新進的官員尊稱他為老師,新進的官員把他當恩師,在外也如此宣稱,老百姓人云亦去,也就把他當青天大老爺了。
他以往玉面閻羅的名聲,到現在也沒人願意說起了,即便說起,也說他殺的是貪官……
這種改變,即便宣仲安這種從小大起大落數回了的人,也覺得命運真是個玄妙的事情,他當兩部尚書的時候,以為自己從此踏進的是無邊煉獄,從沒想到他連頭都沒回,有人就已讓他立地成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反過來說,水能覆舟,也能載舟。
遂這些新進的官都叫他老師了,他們上門來拜年,宣仲安也見了見他們。
宣仲安這個人,就算上有父有母,外還有外祖姜家相幫,但他少年時過的也是顛沛流離,輾轉去過很多的地方,這見的多了,不可避免的見多了太多人的運氣,這心裡想的也不再僅僅只是他個人的命運了,所以在先帝手中,他就是自身難保,也因過往所見到的事,他就是裝瘋賣傻,也想在那個皇帝手中爭一爭,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