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1 / 4)

小說:永曆大帝 作者:誰知道呢

百戶沒有任何表情:“這絕無可能,冤有頭債有主,鄭成功已經死了,鄭經和這事全然無關,更何況,朝廷仍然讓鄭經承襲了延平郡王的爵位,可他已沒有了任何實權,說的難聽一些,不過是關在籠子裡的鳥兒而已,轉告施琅,讓他一切以民族大義為重。”

李光地道:“這些李某都明白,施琅那邊當無問題,至於其他的都是以後的事。

百戶點了點頭,對著李光地抱了抱拳:“既然如此,李先生珍重。”

李光地也肅然起身,行了個拳禮:“珍重。”

沒有過多的言語,百戶已轉身準備拉門而出,這個時候,李光地突然想起了什麼,道:“明日李某要在客棧定一桌酒宴,慶祝升任水師巡檢,今日百戶大人來,對外人可以說是為了酒宴的事。”

百戶回眸笑了笑:“這個藉口雖然老套,卻實在的很,李先生經常要請酒的,無奈囊中羞澀,只能折節下交與我這個掌櫃有些私誼了,李先生,可別忘了,你還賖了在下九十三兩紋銀外加七十三個銅板呢,嗯,發了年俸記得要一併還了。”

李光地也開朗的笑了起來:“李某歲俸銀60~兩,祿米60斛,恐怕一年下來也還不清掌櫃的帳了,這個五品官做的還真不是滋味。”

“沒滋味也要做的,到了南邊,李先生年紀輕輕的就想養老了嗎?”百戶一語雙關的道了一句,門已拉開,身子一動,已走出了書房。

李光地苦笑,到了南邊是否真的去養老呢?這怎麼可能?他七歲入學,十三歲中秀才,接著便是舉人,三年之前,拜別家鄉父老,北上游學,一年之前,高中進士及第,胸中如何會沒有一腔飽讀經書賣於君王家的念想?他是大唐衛國公李靖,輔信將軍李伯瑤之後,大唐總章二年,先祖李伯瑤以前部先鋒入閩,平定閩~功居第一,此後李伯瑤後裔遍佈閩南各地,自小開始,李光地入族學時第一個祭拜的便是唐衛公李靖,接著便是輔信將軍李伯瑤,宗長們會激勵他,要好好讀書,好好進學,閩南李氏的風光便寄託在你們身上了,這些話李光地都記在心裡。

三年前,這個年輕的舉人祭拜了祖廟,告別了親眷,踏上了北上的路,開始了他遊學求官的過程,可是不久之後,等他到了河南,他才知道,就在他渡江的那一天,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已投降南明,而他的家鄉泉州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南明的一個郡縣,他開始向鄉黨瘋狂的打聽南面的訊息,不經意間,卻碰到了一個改變他命運的同鄉。

這個同鄉正是南鎮撫司的暗探,接觸之後,李光地終於醒悟過來,原來官和官是不一樣的,在這裡,自己所踩的這片土地上,這裡的官,不過都是滿人的奴才罷了,漢人衣冠變成了豬尾巴,大唐衛國公李靖和輔信將軍李伯瑤的後人如何能向蠻荒建奴屈膝求取富貴?

“你不能回去,留在這裡,你已是滿人朝廷的舉人,待開科之時便有機會殿試考取進士,只要你能夠在這裡謀得一官半職,總有一天,我們的人會來聯絡你。李兄,珍重。”

艱難的抉擇之後,李光地同意了,他不能回去,他知道留在這裡意味著什麼,可是他還是決定留下來,腦海中先祖李靖,李伯瑤的影響在支援著他,先祖可以北驅突厥數千裡,可以南入閩地平定四疆,自己雖然手無縛雞之力,為什麼不可以千千萬萬的漢人做一些事呢?

李光地留了下來,趕赴北京,進行了最後一次的科考。並且以二甲的成績進入翰林,為了取得康熙的信任,他一面花空心思寫下了平海的策論上呈康熙,一面處處挖空心思瞭解康熙的秉性處處投其所好。

今天,時機似乎終於到了。李光地木然的望著書房邊的窗格,一僂斜陽投射進來,灑落一片光輝。(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首發

第一第一百四十一章:羊口奪食

氣愈加涼了,秋風漸去,新始八年的寒冬悄然降臨,遮蔽的流民們開始覺得日子愈發難熬起來,白日尚好,一到夜裡,便是天寒地凍,雖然流民們換上了冬衣,可是睡在荒野,邊上就是揣揣的長河,等到第二日起來,眉毛便已結了霜,也正是如此,寒冬給流民帶來了寒意,也讓瘟疫在無數大夫的治護下,再加上細菌熬不過這寒冬,終於平復了下去。

流民安置計劃正式啟動,朱駿丟擲了兩個選擇,第一便是去松江府,朝廷已經為他們搭蓋了簡易的房屋,也吸引了許多作坊工廠投產,到了那裡,可以找到一份至少一個月兩兩銀子的工作,雖然相比其他江南府道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