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還是半道上攔路的揚州百姓都十分客氣,並不曾令人驅趕,只是再三說明將周鴻帶到京中去自辯,清者自清,到時候他自然還能回兩淮任鹽運使。
有人領頭,所謂法不責眾,其餘沿途所遇百姓見得囚車裡坐著個身姿挺拔的年輕人,穿著雪白中衣,氣度昂然,問及此人乃是鹽運使周大人,雖平日有瑣事告狀,也到不了周鴻面前,但能吃到鹽乃是關乎生民大事,更是二話不說都跟了上來,為周鴻送行,高喊著:“周大人是好官!周大人讓我們能吃得起鹽!周大人是好官……”
周鴻自接到聖旨的最初只覺得心內成灰,沒想到自己兢兢業業做官,一心為百姓計,到最後竟然落得個鎖拿進京自辯的結果。
如果只是隨同天使進京自辯,他還能心存幻想,想著聖人大約對他在江南的政績也算認可,但“鎖拿”二字卻著實傷人。
自古以來,唯有囚犯才會被囚車押送入京,他既不曾瀆職貪汙,卻是囚車的待遇,何等心冷。
但他自來是戰場上歷練出來的鎮定功夫,就算是泰山崩於面前也不會令他色變,不過是一時榮辱沉浮,何懼之有!
想明白之後,他反倒摒棄一切雜念,坐進囚車還能笑向駕車的軍士叮囑一句:“勞駕車趕的穩些,今兒早飯吃的飽了些,只恐顛出腸子來。”
童文議對他的鎮定功夫大為讚賞,對跟上來的揚州百姓好言相勸,及止出了揚州城一里路,才算是將跟著的百姓勸回去。
他復驅馬與囚車同行,言語也十分和緩:“周將軍愛民之心,本官總算是見識過了。就算是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