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不重道。
“僥倖?秦郎何必如此謙虛!”衛青正色道,“秦郎此戰之功,已經傳遍了南北軍,眾將士無不以秦郎為楷模。若說李將軍此時已是軍中神話,秦郎便是眾將士渴望超越的目標,大丈夫立於世,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秦郎與我等莫不應該如此,這也正是陛下希望看到的軍人志氣!秦城既是有如此本事,我等不及,秦郎自當為陛下分憂才是。”
秦城微微一笑,拜道:“衛將軍如此說,倒是秦城妄自菲薄了。”
衛青是什麼樣的人物秦城還是有底的,漢武帝一代,衛青是出戰匈奴的第一名將,此時也是劉徹面前的軍中第一紅人。如果說當初漢武帝劉徹出擊匈奴的四路騎兵中,沒有衛青的勝利的話,劉徹的對匈奴的戰爭政策恐怕就在朝堂上站不住腳跟了。
彼時董仲舒雖然已經向劉徹獻上了《天人三策》,差不多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但是在漢朝延續了六七十年的黃老學說,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漢武帝要廢先王之政,出兵擊滅匈奴,朝堂上習慣了和親政策的大臣們,自然是會給劉徹不少阻力。劉徹藉助前兩年的馬邑之圍成功將軍權握在了手中,這也使得他得以在長安大練騎兵。但是匈奴人六七十年來帶給漢朝朝堂的壓迫性影響,使得很多人對能夠擊敗匈奴一直抱著悲觀態度。匈奴騎兵的強悍,尤其是高祖時期白登之圍留下的心理陰影,使得這些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匈奴騎兵是漢軍所不能戰勝的。
也就是在這時,李廣率領著邊郡萬餘漢軍將士大敗了匈奴左賢王的萬五騎兵,雖說最後要不是公孫賀救援的及時,李廣很可能已經城破人亡了,但是現實就是李廣勝了,而且還是斬首五千的大勝,這對劉徹來說,無異於打了一針雞血,太具有振奮作用了。本來劉徹將出擊匈奴的希望完全寄託在長安訓練出來的騎兵上,如此三五年之後,再出擊匈奴,只要能有一場勝利,就如當年衛青所取得的勝利一樣,劉徹就能將他的對匈戰爭政策執行下去了。
而現在,在劉徹的zhōng yāng騎兵還沒有練成之際,李廣以邊郡之力,大敗匈奴左賢王,這在讓劉徹驚喜之際,也使得他的對匈戰爭政策能夠更加有力的走下去。所以,劉徹對李廣此番行動的讚賞,絕對不是一個關內侯就能完全表達的。
秦城這邊一邊跟衛青和李廣說著話,心中一直在盤算著劉徹將衛青派來上谷的用意,想到了這些,心中也就猜到了個大概,若果真如此的話,只怕衛青這次在乾桑城還有得一些時間停留。
對於秦城而言,這卻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了。如果說李廣是封疆大吏的話,衛青就是zhōng yāng核心高層了,依託李廣,秦城可以在地方立足,獲得資歷,那麼交好衛青,就可以為自己以後進入長安,進入核心層打下一個不錯的鋪墊。
第四十一章 衛青勘營
衛青來了這乾桑城,在郡守府唸完了劉徹的封賞令,便提出要去乾桑城軍營,看看乾桑城這支能夠大勝匈奴的漢軍。對此李廣自然是沒有什麼意見,也就領著衛青去了。當然,李廣也不會無聊到事先讓軍營準備個什麼歡迎儀式或者什麼團體cāo練來迎接衛青的檢驗。衛青到了乾桑城軍營後,便如同初哥兒逛窯子,瞬間將李廣等人忘在了腦外。很認真的開始四處打量,每一件事物看的很是仔細,很是認真,也不詢問身邊的乾桑城諸位將軍,自己看的不亦樂乎。那副認真的神態,如同要記住軍營中的每一把長刀每一件長戟的樣子一樣。當然,至於他這般看能看出什麼東西來,跟在他後面的秦城和李廣自然是不會關心的。倒是後來,衛青跟軍營的普通戍卒交談了不少,涉及的東西方方面面。不過都是些這些戍卒能夠輕易回答的,不會為難他們。看完了軍營,問候完了戍卒,衛青又檢視了軍營的軍械庫。一些普通至極的軍械,衛青都看的很仔細,不肯錯過一個細節,不時將手貼上去撫摸一番,甚至還拿起來嗅一嗅。秦城看著衛青眉頭緊皺,一臉認真的樣子,心中暗自好笑,衛青如果企圖從這裡面找到一些乾桑城戰勝匈奴的憑藉或者蛛絲馬跡的話,秦城只能說,想法很全面。
衛青自顧自的在軍營中轉悠,極少跟李廣說些什麼。要了解一個軍營的真是面貌,作為一個專業人士,自己看一圈,總是比被人家口中說的要真實的多。李廣在一旁跟著衛青在軍營中轉悠,衛青不說話,他也不說什麼,心中雖然奇怪,但心中也想到了衛青這麼做的大概意思,也就索性不多言。衛青這一番轉悠,也將下午飯的時間錯過了,不過衛青倒好像是完全沒有意識到這點似的,也不管其他人跟在他後面無所事事是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