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用了不少子彈,最後還剩下七十五發手槍子彈,一百發獵槍霰彈。剩下來的事便是等著李巖回來,希望能夠勸說他離開李自成。
四月二十五日,訊息傳來,李自成先與吳三桂在山海關外一片石激戰,不料滿清騎兵突從右翼殺來,大順軍措手不及之下慘敗潰退,逃至永平境內時又被擊潰,李自成盛怒之下殺吳襄以洩憤,現在潰兵正向北京湧來,而滿清八旗和吳三桂軍尾隨而來。頓時北京城內又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商鋪歇業,米價飛漲,人心惶惶,而留守城內的丞相牛金星除了釋出一條關閉城門、禁止出入的命令之外,無所做為,已投降大順的明朝官員也紛紛做好了另投明主的準備,並且秘密開始了串聯。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回到北京,一入城門,他便親帥一支人馬衝入吳三桂府,將吳家上下男女老幼三十多口殺了個乾乾淨淨,隨後便令牛金星準備登基大典,且下令任何人均不得在登基大典之前離城,並派心腹將擄掠來的金銀財寶運往西安。
李巖與紅娘子回府後,任憑林清華怎樣勸說,就是不肯離開李自成,只是說闖王於他有恩,決不能在此時離開闖王,並勸林清華改變想法,也留下來,協助闖王共渡難關,以報闖王知遇之恩。由於不能出城,林清華只好留了下來,不過已做好了隨時開溜的準備。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身穿龍袍,在眾臣的簇擁下,於武英殿正式登基稱帝。林清華被李巖硬拉來參加了登基大典,林清華髮現李自成彷彿老了十歲,且表情呆滯,而參加大典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也無不是愁眉苦臉,與登基大典的氣氛決不相符。登基大典之後,宋獻策與李巖奏請大赦天下,李自成欣然採納,並出人意料的放出了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琅。回府之後,林清華立即作好出城的準備,因為他知道根據史書記載,李自成於登基的第二天便棄城而走,當夜與萍兒和衣睡下,只等天亮便走。不料,天剛矇矇亮,就聽見城內戰鼓聲響起,戰鼓聲中隱約夾雜著人的喊聲:“辮子兵來了!辮子兵來了!”林清華感到很詫異,史書上沒提到李自成與清兵在北京碰面哪,難道歷史因為自己的到來已發生了改變?
最先趕到北京城下的是英王阿濟格的五千精銳騎兵,他們並不急於攻城,只是騎著馬圍著城轉,並偶爾向城內施放冷箭以製造恐慌。城上的守軍不敢接戰,僅以火炮和弓箭還擊。
李自成聞訊趕到北門,發現清兵不多,即令權將軍劉宗敏帶一萬步兵、兩千騎兵出北門迎戰。劉宗敏帶著部隊剛出城,還沒擺好陣式,便被清兵的箭雨射亂了陣腳,而其所帶騎兵卻先於步兵逃跑,失去了騎兵掩護的步兵立即陷入了清軍騎兵的屠殺之中,在折損了大半人馬後才狼狽逃回城中,這樣一來,就更沒人敢出城迎戰了。到日上三竿時,清軍與吳三桂軍的主力到了,共約十萬人,由多爾袞親自指揮。李自成見此情景,愈發緊張,即令點盡全城丁壯守城,一時之間全城盡是哀號之聲。
林清華向李巖問明瞭情況,感到不妙。因為他知到,歷史已經改變了,清兵已經包圍了北京城,而無論是明軍還是大順軍,均不可能在野戰中戰勝清軍,以前明軍所取得的幾次勝利都是在守城時依仗西洋大炮的威力,並在寧遠一戰中轟傷了努爾哈赤,使其最終鬱鬱而終。對於滿清八旗來說,戰爭是一種職業,透過戰爭可以取得金錢和奴隸;而對於漢族百姓來說,戰爭似乎更像是一種負擔,只有付出沒有收穫。
李巖與紅娘子均守城去了,林清華和萍兒待在屋中坐立不安,現在林清華已經有些後悔不該留在城裡了,他將發抖的萍兒摟在懷裡,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
此時,在北門的城樓上,一個小型的軍事會議正召開著。只有李自成、牛金星、宋獻策、劉宗敏、李巖、紅娘子、李過、郝搖旗、高一功等闖營舊將參加。商議的最後結果是:李巖、紅娘子率領三萬步兵、五千騎兵從東門出城,打著闖王旗號吸引清軍主力;郝搖旗、高一功率領一萬步兵、五萬丁壯,也打闖王旗號,從西門出城;在東西兩門將清軍主力吸引後,李自成、牛金星、宋獻策、李過則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從南門出城;劉宗敏則率領剩餘五千騎兵和城內丁壯殿後。突圍時間定在午時三刻,號令為三聲炮響。若是突圍成功,則全部在太原會合。商議已定,各將自去準備,李巖因為東西兩門突圍太危險,但又不能暴露闖王行蹤,只好讓林清華與萍兒隨劉宗敏突圍。
午時三刻一到,只聽北門三聲炮響,東門應聲而開,李巖、紅娘子率領部隊徑直衝向包圍東門的清軍。清軍慌忙迎戰,兩軍很快陷入混戰。多爾袞聞訊,急令英王阿濟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