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林清華,就滿臉堆笑的說道:“呦,這不是威毅侯嗎!這麼快就回來了?有什麼事非得今天說呀?明天早朝再說不也一樣嗎?不就是招安之事嗎。”
林清華耐住性子說道:“高公公,此事非同小可,關乎大明社稷安危,只怕夜長夢多,還需從速辦理,若是辦好了,皇上一高興,說不定就會重賞公公。”
高起潛一聽到“重賞”兩個字,眼睛立刻亮了起來,說道:“什麼事呀?能不能告訴咱家呀?”
林清華故做神秘的說道:“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事關機密呀,公公若非要知道不可,那我也只好如實相告,不過若是洩露出去的話,只怕會牽連到公公。”
高起潛立刻捂住了耳朵,說道:“咱家不聽了,請侯爺自己告訴皇上吧,咱家這就去稟報皇上。”
過了片刻,高起潛一路小跑的跑出來,說道:“皇上有旨!宣威毅侯入宮見駕!”
林清華跟著高起潛七拐八拐的來到一間小屋,抬頭看見三個大字“上書房”。將林清華引進屋後,高起潛便自覺的退出屋子,並把門小心的關好。此時屋中只剩下四個人,林清華兩手垂下,低頭彎腰的站在皇帝對面,皇帝的兩邊則一左一右的站著兩個老臣,這兩人林清華以前也見過面,一個是劉宗周,一個是黃道周,他們正在與皇帝討論《論語》。
待林清華行過君臣之禮後,皇帝問道:“愛卿此去可有收穫?”
林清華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那李自成已願意歸順了,他還上了降表,臣帶來了,請皇上過目。”說完便將那偽造的信拿了出來。
黃道周取過信交給皇帝,皇帝接過信看了下,眉頭皺了皺,說道:“既然已歸順了朝廷,那為什麼還要‘代管’失地?而且還不接受朝廷的封賞?”
林清華拿出了早已想好的說辭:“那李自成是草莽出身,未受過聖人之道,因而行事沒有章法,由著性子亂來,皇上不要跟他一般見識,像這種人成不了氣候的,只要他肯答應不與大明為敵,那就行了,這樣一來清軍就會被他們牽制住,騰不出手南下,朝廷也就得到了喘息之機,利用這段時間可以練出一支精兵,到那時平寇驅虜、克復中原易如反掌。微臣也知道這信不能讓朝廷滿意,因而微臣用那三寸不爛之舌,說了三天三夜,終於說服了李自成,為了表示誠意,他願意將那擄去的大明國璽交還朝廷。”說完便將那國璽從布包中拿了出來。
“國璽?!”三人均是一驚,皇帝站了起來,走到林清華跟前,親自拿過國璽,仔細端詳,過了片刻,大聲叫道:“正是此璽!朕以前常見父皇用此璽,父皇還將此璽給朕把完過呢!”說完他便回到桌旁,將那國璽沾滿了印泥,在一張白紙上扣了個章,又取出崇禎的遺詔,一處一處的比對,過了半天,他才叫道:“正是!正是!絕對不假!父皇啊,您在天之靈終於保佑兒臣找回了國璽,父皇,您看吶!父皇‘‘‘‘‘‘”說到這裡已是泣不成聲。
劉宗周和黃道周見狀,連忙跪下,勸道:“皇上,保重龍體呀!國璽回到皇上手中實乃可喜可賀之事,這是上天保我大明啊!臣等萬死,定為皇上盡忠!”說完也跟著哭了起來。
林清華也只好跟著跪下,等二人表完忠心,才說道:“皇上節哀,臣不才,未能為皇上分憂,還望皇上責罰。”
此時皇帝已漸漸平靜下來,說道:“朕睹物思人,觸景生情,這不怪你們,你們起來吧。此次威毅侯為國立功,奪回國璽,朕心甚慰,朕就賞賜你紋銀三千兩,以慰忠心。明日朕就要詔告天下,說朕已得回了國璽,朕要舉國同慶!”
林清華心想:你要真詔告天下,那我這天大的謊言不就拆穿了?那李自成若知道這國璽在我手裡,那他立即就能猜出真相,他還不活吞了我?就算吞不了我,他一怒之下撕毀和約,那這統一戰線不就完了?不行,我要阻止你!想到這裡,林清華忙說道:“皇上,臣以為詔告天下可以,但一定不能說這國璽是從李自成手裡要過來的。”
皇帝大奇,問道:“那是為何?”
林清華道:“那李自成在天下士民眼裡不過是個賊寇而已,皇上則是天子,九五之尊,若是讓天下人知道了堂堂天子的國璽居然是從賊寇的手裡要過來的,那豈不是大笑話?只怕有人會因此而輕看了皇上,於皇上治國不利!”
皇帝想了想,說道:“愛卿說的似乎有些道理,那這詔書裡該怎麼寫呢?”
林清華道:“這個容易,就說這國璽是南下的忠義之士偶然間得到並獻給皇上的,這樣一來說閒話的人就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