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的大臣則予以重罰,據我所知,在太湖一戰中立功不小的陳子龍陳大人也被他罷官了,而且還捱了二十廷杖,若非史可法大人一力相救的話,恐怕連人頭也不保呢!你說要派人去南京詢問桂王,那請問楊大人,哪個人吃了熊心豹子膽,竟然敢去南京質問桂王?那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那依莫師爺之見,我等該當如何?”楊展嘴角露出一絲輕笑,語氣冰冷的問道。
莫不計將他的表情看在眼裡,他淡淡一笑,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桂王不仁義,那麼也就別怪我等不客氣了!方才楊大人的前半句話沒說錯,如今川中確實需要安定士民,修養士卒,因此,我等確實不能急著進軍南京,至於那到南京質問桂王之事嘛,依莫某之見,楊大人自己拿主意吧,要是你手下真有不怕死的人,那麼你就派去吧,正好我也準備給桂王寫封斥責其背信棄義的書信,請你手下順便將此信給桂王送去。”
“寫信?什麼信?”楊展問道。
莫不計說道:“自然是斥責桂王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的信。”他命人從廳後抬出一張長桌,隨後從身後揹著的書袋中取出一張長卷,將之展開,並將長卷放於那長桌上,隨後說道:“這信我已經寫好了,不多不少,洋洋灑灑兩萬多字,諸位不妨過來看看,有什麼不滿意的就說出來,我馬上修改。”
侯永錫嚷嚷道:“我等多是大老粗,大字認不得幾個,你這兩萬多字要我等看到何時?還是莫先生念給我等聽吧!”
莫不計見眾人大多應和侯永錫的話,遂笑著又將那長卷拿起,說道:“那我就當仁不讓了!”他清了清嗓子,隨後便開始大聲念起了那長卷上所寫的內容:“桂王者,朱由榔也!其父老桂王朱常瀛乃神宗第七子,崇禎十六年張賊獻忠破永州,朱由榔被俘,後得逃脫,次年襲桂王爵。大明中興二年,勤王軍破南京,救天子於大內,然天子尚未重登大寶,卻遇刺駕崩。雖兇手逃遁,然唯桂王最可疑也!其……”
“慢著!”楊展忽然起身說道,“中興皇帝是桂王派人行刺的?莫先生莫要信口開河。”
莫不計說道:“這可不是我信口開河,那沐天波早就將那桂王藏在軍中,只等勤王大軍拿下南京,他便與桂王謀劃刺殺中興皇帝,而且還得手了。可笑那沐天波自以為是,卻不料桂王卸磨殺驢的本事天下無雙,只幾個回合,沐天波就被迫南走兩廣。由此可見,那桂王是早有預謀的,否則的話,他行事怎會這麼的得心應手?沐天波在擁立桂王登基中可謂勞苦功高,但卻落得如此下場,若是換了在坐諸位,恐怕就不是被逼走那麼簡單了!”
莫不計的這番話自然又引起一陣共鳴,眾人紛紛譴責桂王忘恩負義,實在是大大的昏君,唯有楊展一人仍閉口不言,看起來他對桂王仍沒有完全死心。
林清華將楊展的表現看在眼裡,心中已經明瞭,在他看來,到了現在這種時候,其他的將領已經決定投靠自己,而楊展卻仍然搖擺不定,看起來似乎應該在楊展身上多下些工夫了。
想到這裡,林清華將雙手一揮,說道:“安靜!大夥有什麼話一個一個的說,也讓莫先生記在長卷之上,等到將此信寫完,大夥兒再畫個押,以示同仇敵愾,永不背棄!”
底下眾將多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輩,本來就已經喝得頭昏腦漲,已不知天高地厚,再被莫不計與林清華兩人演的這一出雙簧一激,當即頭腦開始發熱,紛紛離開座位,湧了上來,或拿筆寫,或摁手印,不一會兒就將那長卷寫滿。
與這些亂哄哄的將領們不同,楊展仍然坐在座位上一動也不動,只是一邊用右手捋著鬍子,一邊冷眼旁觀,看起來他是打定主意不淌這趟渾水了。
對於楊展模稜兩可的態度,林清華倒並不太擔心,因為楊展目前只有不到六萬人,而他自己麾下的軍隊卻遠比楊展為多,僅嫡系鎮虜軍就有五萬多人,此外還有剛剛收降的大西軍十萬,若是再加上今日向自己靠攏過來的這些將領的兵馬,那麼他手中的軍隊至少是楊展的三倍,有這種雄厚的實力,不怕楊展搞小動作,況且依目前楊展的表現來看,似乎他只是想做牆頭草,倒並非真是桂王的忠實黨羽,只要林清華能夠有效的控制住四川、湖廣、河南等地,相信楊展很快就會臣服的。
亂哄哄的簽字畫押儀式很快就在一片起鬨聲中結束,眾將興高采烈的返回各自席上,拿起酒杯又開始痛飲,更有幾名酒鬼般的軍將,乾脆提起酒罈,仰頭便灌了下去,不一會兒,整個廳中已是狼籍一片,地面上到處都是灑落的酒水和吃剩下的雞鴨骨頭。
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