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獻醜了。”
其實嚴顏原本也想用子母箭對付劉謙,可是最後想到了黃翼在函谷關曾經施展子母箭的傳聞,就認為子母箭應該傷害不了見識過子母箭的劉謙,所以最終就沒有用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子母箭拿出來亮相。
“原來如此哈哈哈哈子母箭我雖然見過,可是卻沒有多少信心應對,看來老天也不願意看到我死在希伯的手中,而是將希伯送到了我手中,讓我們共同為興旺大漢而努力歡迎你希伯”
知道嚴顏認輸的原因之後,劉謙立刻從嚴顏的話意中分析出嚴顏還是被他方才的勸說大動了,確定嚴顏在明白劉焉益州牧來路不正後,已經下定了歸附的決心,這才藉著戰敗契機順水推舟歸附於他。
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劉謙自然要多給嚴顏一點面子,於是也說出了一番自謙的話語抬高嚴顏,堅定嚴顏投效的心意。
對劉謙而言,除了因遊戲中嚴顏親近大漢的原因之外,嚴顏力主抗擊蠻族的行為,更讓劉謙滿意。眼前益州北部基本上已經落入了劉謙之手,只要今天打敗了劉謙,益州北部就不會再有戰火。
對於這個時代的漢人而言,漢人較多的北益州基本上就可以代替益州了,活動者大量蠻人的南益州,只要沒有出兵騷亂北益州,就認為益州沒有什麼問題。可是這個道理在劉謙這裡就行不通了,他需要的是整個益州,他要讓蠻人全部變成蠻人,而且是讓蠻人發自內心的變成漢人。
一個全是漢人富有擴張精神的大漢才是他最終的目標,只要能達到這個遠大的目標,劉謙這廝根本無視民族多樣性這些東西,根本不在乎殺死多少異族,根本不在乎歷史將他記載成為殺人如麻的瘋子。
他更清楚,由於漢人漠不關心南益州,這些時不時叛亂不停的蠻族,將會在幾十年後發展到一個頂峰,最後在曹魏東吳挑唆下發動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叛亂,打斷了蜀國丞相諸葛亮的北伐之戰,讓諸葛亮原本用來北伐的糧草士兵全部消耗在蠻族身上。
時下,劉謙雖然決定了戰後韜光養晦的政策,用來慢慢積蓄力量,可是他也不想等到他出兵虎牢關平定天下之時,忽然因為南蠻大規模叛亂而放棄準備多年的統一戰爭。因此,劉謙決定,他現在就應該著手收拾南蠻,將他們要麼同化為漢人,要麼統統給屠殺掉。
“願為驃騎將軍效犬馬之勞不過屬下有一個請求,務必請驃騎將軍答應。”
每個人性情不同,嚴顏此人心中對大漢確實比較忠誠。原來益州偏僻,加上戰亂的原因,訊息不太靈通,嚴顏見劉焉是漢室宗親出身,於是也沒有懷疑劉焉的任命,就投效了劉焉。
今天劉謙的一番話,引起了嚴顏的深思。隨後,嚴顏從劉謙身後象徵天子的節旄上看到了答案,最後選擇了相信傳說中和小天子關係甚好的劉謙。
“只要要求不過分,我可以酌情考慮。”
嚴顏想不到,其實他說出合格請求後,劉謙心中已經差不多之他想說些什麼了,不過劉謙顧慮嚴顏讓他放過劉焉,還是沒有一口應承下來。
關於劉焉的處置問題,劉謙原來是想將劉焉交給小劉辯處理,這樣也能表達他對小劉辯的尊敬之意。可是發生了劉焉欺騙他這件事後,劉謙就改變了看法。
因為劉謙屬下計程車兵,不管是什麼兵種都是劉謙的心頭肉,何況這次跟隨他出徵的全是步兵精銳。這一次劉焉的再次叛亂,雖然劉謙沒有看到步兵的確切傷亡情況,可是劉謙久經戰事的劉謙,最少知道行軍途中經過城門的步兵傷亡一定能夠慘重。
嚴格說來,這些士兵的死亡跟劉謙錯誤相信劉焉也有關,可是眼前劉謙絕對不會清算自己的錯誤,只會將一切的仇恨放在劉焉身上。
說來,當初劉謙不想自己處死劉焉,還有一個小小的原因,那就是劉謙不想殺死劉璋。
劉璋是劉焉的小兒子,自劉焉死後就開始管理益州。史書記載,劉璋治理益州期間百姓殷富,益州的政治還算清明,除了一些特殊原因,比如劉焉的老人看劉璋懦弱就想叛亂,而掀起了軍事戰鬥之外,益州百姓在劉璋治理下過得還算幸福。
可惜,劉璋沒有生活在太平盛世,而是生活在三國亂世之中。如果劉璋生活在和平時期,就以劉璋治理益州的政治能力,至少能博得一個能吏的稱號。
辛辛苦苦在益州奮鬥了二十多年,在全國陷入一片戰火的狀態下,當時的益州卻很為安定,特別在劉表死後荊州也開始動盪之後,益州已經成為了大漢最後一片桃花源。
遺憾的是,適合生存在盛世的劉璋卻偏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