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1 / 4)

小說:將軍相親記 作者:

州屯兵。

但此刻並不是廝見的時候; 蕭錦初只是向他點頭示意。隨後御駕便緩緩地進入了這個; 在他們的記憶中都佔著極重要地位的城市。

故地重遊; 對衛潛、安素、蕭錦初來說,都是種難得的體驗。衛潛與安素都是頭一次回來; 蕭錦初也有好幾年未見過這一方水土。

衛潛在入城時特意棄了車輦改成了騎馬; 就是想再看一眼從城門到王府的這條路; 他曾經走過無數回的路。

而聽聞聖駕到來,百姓們也紛紛穿上最好的衣服出迎。他們的郡王曾經庇護著這座城,也庇護著所有的百姓。直到他被接去了遙遠的京城,如今歸來已經是萬乘之尊; 怎麼不叫所有滑臺的臣民同感榮耀。

道路兩旁都跪滿了人,不少老人還向孩童偷偷指點著衛潛的身影,這就是當年的使君吶!鴻臚寺的禮官揚著脖子,隨著皇帝的前進,不斷大聲吆喝著:“跪……平身……”

舊日的東郡王府本來已經封禁,在得到天子北巡的訊息後,重新進行了修繕和打掃。御駕一路浩浩蕩蕩地進了府,長年無人居住的王府頓時充滿了煙火氣息。

衛潛的手輕輕撫過書案,那還是他當年用過的舊傢什。雖然重新上了漆,還是能摸出底下的毛糙不平。

一眾臣子分了左右,拜舞完畢後默默等著聖人發話。也有一些出自東郡王府的臣子,悄悄地四處打量,緬懷著昔日的時光。比如蕭錦初,就算在這間房內最多的記憶,就是被師兄壓著背書、抄書,如今想來也感到無比親切。

天子掃視了一圈諸人,先問道:“孫承恭何在?”

“臣在……”孫承恭立在下首,神情頗為忐忑。雖然跟隨皇帝的年頭不少,但他極有自知之明,他就個粗人。打仗沒問題,要是幹別的就得好好掂量。忽然一封諭旨就讓他接管了刺史的活,還把原來的刺史代行給下了獄,他這心裡著實沒底。

誰知衛潛並不著急問王賀的事,倒誇了他兩句:“之前聽說兗州春汛嚴重,流民為患。朕頗為憂心,然這一路行來,並沒見有流民滋擾郡縣,可見你辦事用心。”

若是誇孫承恭兵練得好,他自覺是受得起的。偏偏皇帝一上來先說流民的事,他就有些不自在,先在心裡喊了聲僥倖,隨後老實道:“陛下這誇獎臣不敢當,先前確實有流民佔了官道為亂,臣也帶兵剿過,卻沒什麼成效。”

怎麼可能有成效?蕭錦初暗地裡撇了撇嘴。她也是剿過的匪,按地方奏報看,這些流民全是因為水患才背井離鄉,打劫官道就是為了口吃的。

沒什麼組織,也沒什麼規律,無非是搶到了就跑,吃完了再搶。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明天要去哪裡,官兵自然更摸不著行蹤,從何剿起。

所以一看到流民之亂居然如此迅速平定,皇帝就知道,這不是孫承恭的手筆,只是故作此一問:“那後來是如何處置的?”

“陛下的旨意傳來,臣有個幕僚便出了個主意。”孫承恭雖不擅長庶務,但好在從不瞎指揮,不懂就是不懂,且不貪功。按說聖旨是下給他的,就算幕僚能幹也是他知人善任,但他仍是把整個始末交代了一遍。

“他說流民為亂,只是因為天災。雖然陛下允許官倉調糧賑濟,但遠水解不得近渴。何不讓地方上富戶先出糧食安撫了災民,官府可出憑條,等官倉的糧到了再償付。流民也不傻,一邊有糧領,一邊有兵壓著,自然不敢再作亂了。”

衛潛聽了這話,頗有興趣。官場之上向來因循守舊,哪怕有好法子也不敢輕易拿出來,就怕擔了干係。一個幕僚能有這樣的決斷,是個人才。“改日帶此人來見我。”

“是,那王刺史……”手下的人有了好前程,肯定會感念舉薦之功,而且日後也多個臂膀,孫承恭是樂見其成的。但那個姓王的燙手山芋還捂在手裡,他就有些發愁。

提到這事,衛潛的表情便嚴厲起來:“王賀明知有災情,卻一不上報,二不安撫災民。只知道一味遮掩,竊位素餐,這樣的人也配做一州刺史?”

底下的人都沉默著,倘或一般的州府,王賀這樣瞎搞也許出不了什麼大事,頂多就是被申斥貶值。然而兗州不同,作為軍事要地,一旦釀出民變是致命的。情況未明前,誰都不敢代為說項。

儘管皇帝罵的是王賀,孫承恭同樣也是戰戰兢兢。王賀是刺史代行,除了不領兵,各項事務皆是他作主。但同在一處為官,兗州出了問題,孫承恭也不能獨善其身。因此,他雖然拿著聖旨辦事,其實一直擔心不知道何時要被連坐。

而且孫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